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六朝江水故依然,隔断中原又百年。
长笑桓温无远略,竟留王猛佐苻坚。
这首诗是金末元初诗人杨奂所作的《读汝南遗事二首》中的第二首。诗中,作者以六朝时期的江水为背景,寓言历史变迁。他提到江水依旧东流,象征着历史的连续性,然而这条江水却成为了阻隔中原与北方的分界线,已经过去了百年。接着,诗人嘲笑桓温缺乏远见,未能长远规划,最终导致了王猛这样的英才被苻坚所用,暗示了历史上的政权更迭和人才流失。
通过江水和历史人物的对比,杨奂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深沉感慨,以及对桓温决策失误的批评。整首诗语言简洁,寓意深远,体现了金元时期文人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时局的忧虑。
不详
又名知章。生于金世宗大定二十六年,卒于元宪宗五年,年七十岁。早丧母,哀毁如成人。金末,尝作万言策,指陈时病;欲上不果。元初,隐居为教授,学者称为紫阳先生。耶律楚材荐为河南廉访使,约束一以简易。在官十年请老。卒,谥文宪。奂著作很多,有还山前集八十一卷,后集二十卷,(元史作还山集六十卷,元好问作奂神道碑则称一百二十卷)近鉴三十卷,韩子十卷,槩言二十五篇,砚纂八卷,北见记三卷,正统纪六十卷等,传于世
风烟惨澹驻三巴,汉烬将燃蜀妇髽。
欲起温公问书法,武侯入寇寇谁家?
碧瓦朱甍动紫烟,清风吹袂渺翩翩。
梦回忆得三生事,悔落黄尘六十年。
从经操懿狎孤儿,世事尤非扣马时。
若道后人真可诳,空山焉有二贤祠。
蚕月何曾出后堂,干戈流落客他乡。
罗衣著尽无人问,自把荆篮摘野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