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宫人入道

休梳丛鬓洗红妆,头戴芙蓉出未央。

弟子抄将歌遍叠,宫人分散舞衣裳。

问师初得经中字,入静犹烧内里香。

发愿蓬莱见王母,却归人世施仙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无需梳理繁复的发鬓,也无须打扮红妆,头上戴着芙蓉花走出未央宫。
门徒们忙着传抄歌曲,吟唱了一遍又一遍;宫女们散开,脱下舞动的衣裳。
询问师傅初学经文的字句,静心修行时仍燃着殿内的香。
发下宏愿去蓬莱拜见王母,归来人间传授仙家的秘方。

注释

休梳:不必梳理。
丛鬓:形容头发浓密如丛。
红妆:指妇女的艳丽妆饰。
头戴芙蓉:以芙蓉花为装饰。
未央:汉代宫殿名,这里泛指皇宫。
弟子:门徒,学生。
抄将:抄写,传播。
歌遍叠:歌曲的重复部分,这里指反复吟唱。
宫人:宫中的侍女。
舞衣裳:跳舞时所穿的衣裳。
问师:向师傅询问。
初得:刚开始学会。
经中字:经书中的文字。
入静:进入静心状态,修行的一种方式。
内里香:宫内或寺庙中的香火。
发愿:立下誓愿。
蓬莱: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常喻指仙境。
王母:神话中的西王母,仙界的尊神。
却归:返回。
人世:人间。
施仙方:传授仙家的治疗方法或秘法。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宫女决定出家修行的场景,展现了她从放下尘世羁绊到追求心中信仰的转变过程。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她梳洗妆容、戴上芙蓉花饰准备离开皇宫的情形,以及弟子们不断重复歌颂的场景,宫女们分散着舞动衣裳,显得既有序又带有一种超脱尘世的美感。

诗中“问师初得经中字”一句,透露出她对道教经典的初步领悟和追求,而“入静犹烧内里香”则暗示了她的心灵已经开始静谧,仿佛能闻到内心深处传来的清香。最后,“发愿蓬莱见王母,卻归人世施仙方”表达了她立下的宏愿,不仅要亲眼见证道教中的仙境蓬莱,更希望能够回到尘世间,将所学的仙法施予众生。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脱红尘、追求精神境界的意境,同时也透露出对宫廷生活的一种淡然与放弃。王建在此通过诗歌,展现了他对于女性出家修行这一特殊主题的深刻理解和同情。

收录诗词(513)

王建(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

  • 字:仲初
  • 籍贯:颍川(今河南许昌)
  • 生卒年:768年—835年

相关古诗词

送唐大夫罢节归山

年少平戎老学仙,表求骸骨乞生全。

不堪腰下悬金印,已向云西寄玉田。

旄节抱归官路上,公卿送到国门前。

人间鸡犬同时去,遥听笙歌隔水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送振武张尚书

回天转地是将军,扶助春宫上五云。

抚背恩虽同骨肉,拥旄名未敌功勋。

尽收壮勇填兵数,不向蕃浑夺马群。

闲即单于台下猎,威声直到海西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送流人

见说长沙去,无亲亦共愁。

阴云鬼门夜,寒雨瘴江秋。

水国山魈引,蛮乡洞主留。

渐看归处远,垂白住炎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送魏州李相公

百代功勋一日成,三年五度换双旌。

闲来不对人论战,难处长先自请行。

旗下可闻诛败将,阵头多是用降兵。

当朝面受新恩去,算料妖星不敢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