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唐大夫罢节归山

年少平戎老学仙,表求骸骨乞生全。

不堪腰下悬金印,已向云西寄玉田。

旄节抱归官路上,公卿送到国门前。

人间鸡犬同时去,遥听笙歌隔水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年轻时平定边疆建功立业,年老时向往修仙寻求长生。
忍受不了身居高位的束缚,心意已飞向那云雾缭绕的仙境。
手持符节荣归故里的路上,朝廷的高官都来送行直到国境边。
如同传说中的仙人一样,连家中的鸡犬也随他升天,只远远听见隔着水烟的乐声飘渺。

注释

年少:年轻的时候。
平戎:平定外族,指军事上的功绩。
老学仙:年老时学习修仙之术。
表求:上书请求。
骸骨:谦称自己的身体,这里指退休。
乞生全:请求保全余生,指求得安享晚年。
不堪:不能忍受。
腰下悬金印:指身居高位,古代官员腰间佩带金印作为身份的象征。
云西:云雾缭绕的西方,常指仙境。
寄玉田:寄托于美好的仙境,比喻向往修道生活。
旄节:古代使臣所持的符节,象征权威。
抱归:携带归来,指荣归故里。
官路:官员行走的道路,这里泛指回乡之路。
公卿:高级官员。
国门:国家的边界,这里指送行到极远的地方。
人间:尘世,人间。
鸡犬同时去:引用典故,指成仙时连同家禽一起升天,形容得道成仙的景象。
遥听:从远处听。
笙歌:音乐和歌声,这里指仙界的欢乐声。
隔水烟:隔着水汽和烟雾,形容景象朦胧而遥远。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官员辞去世俗,归隐山林的情景。开篇“年少平戎老学仙”表明这位官员年轻时曾志向功名,现在却对尘世功名感到厌倦,而转而追求长生不老的道法。“表求骸骨乞生全”则是他希望能够保全生命,摆脱死亡的束缚。

接着“不堪腰下悬金印,已向云西寄玉田”写出官员对权力和地位的厌倦,他不再忍受腰间悬挂的金印带来的重量,而是将自己的心志寄托于远方的云端和美丽的玉田之上。

“旄节抱归官路上,公卿送到国门前”则描绘了他离开官职,怀抱着象征权力的旄节,在官道上行走,而他的同僚和长官们也将他送到了国门之前。

最后,“人间鸡犬同时去,遥听笙歌隔水烟”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他仿佛听到远方传来的笙声,那是他已然离开的人间生活与自己之间隔着水和烟雾的情景。

王建以此诗展示了官员辞职归隐的决心,以及对超脱红尘,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收录诗词(513)

王建(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

  • 字:仲初
  • 籍贯:颍川(今河南许昌)
  • 生卒年:768年—835年

相关古诗词

送振武张尚书

回天转地是将军,扶助春宫上五云。

抚背恩虽同骨肉,拥旄名未敌功勋。

尽收壮勇填兵数,不向蕃浑夺马群。

闲即单于台下猎,威声直到海西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送流人

见说长沙去,无亲亦共愁。

阴云鬼门夜,寒雨瘴江秋。

水国山魈引,蛮乡洞主留。

渐看归处远,垂白住炎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送魏州李相公

百代功勋一日成,三年五度换双旌。

闲来不对人论战,难处长先自请行。

旗下可闻诛败将,阵头多是用降兵。

当朝面受新恩去,算料妖星不敢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原上新居十三首(其一)

新占原头地,本无山可归。

荒藤生叶晚,老杏著花稀。

厨舍近泥灶,家人初饱薇。

弟兄今四散,何日更相依。

形式: 古风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