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德声叔父归姚

犹记垂髫共学年,于今鬓发两苍然。

穷通只好浮云看,岁月真同逝水悬。

归鸟长空随所适,秋江落木正无边。

何时却返阳明洞,萝月松风扫石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哲学家、文学家王守仁的作品《送德声叔父归姚》。诗中描绘了对老友归乡的深情与感慨,以及对时光流逝、世事无常的深刻领悟。

首联“犹记垂髫共学年,于今鬓发两苍然”,诗人回忆起与叔父一同求学的青涩岁月,如今两人皆已白发苍苍,岁月无情,青春不再。颔联“穷通只好浮云看,岁月真同逝水悬”,表达了对人生起伏、世事变迁的淡然态度,认为富贵贫贱都如过眼云烟,时间流逝如同悬空的流水,无法挽留。颈联“归鸟长空随所适,秋江落木正无边”,以归鸟自由飞翔、秋江落叶无尽的景象,象征着叔父归乡后的自在与宁静。尾联“何时却返阳明洞,萝月松风扫石眠”则表达了诗人期待再次相聚的愿望,想象着在阳明洞中,与叔父共享月光、松风,静心休憩的画面,充满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

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深远,既展现了对时光易逝、人事变迁的感慨,也蕴含了对友情、自然之美的深深眷恋,体现了王守仁独特的哲学思考与审美情趣。

收录诗词(564)

王守仁(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幼名云,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 字:伯安
  • 号:阳明
  • 生卒年: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

相关古诗词

示宪儿

幼儿曹,听教诲。勤读书,要孝弟。学谦恭,循礼义。

节饮食,戒游戏。毋说谎,毋贪利。毋任情,毋斗气。

毋责人,但自治。能下人,是有志。能容人,是大器。

凡做人,在心地。心地好,是良士。心地恶,是凶类。

譬树果,心是蒂。蒂若坏,果必坠。吾教汝,全在是。

汝谛听,勿轻弃。

形式: 古风

赠陈东川

白沙诗里莆阳子,尽是相逢逆旅间。

开口向人谈古礼,拂衣从此入云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鄱阳战捷

甲马秋惊鼓角风,旌旗晓拂阵云红。

勤王敢在汾淮后,恋阙真随江汉东。

群丑漫劳同吠犬,九重端合是飞龙。

涓埃未遂酬沧海,病懒先须伴赤松。

形式: 七言律诗

西湖

灵鹫高林暑气清,竺天石壁雨痕晴。

客来湖上逢云起,僧住峰头话月明。

世路久知难直道,此身那得尚虚名。

移家早定孤山计,种果支茅却易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