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形枯面冷住山人,彷佛钱塘老惠勤。
寺窭不充黄粟饭,佛寒添绣碧苔纹。
秋声茅屋三间雨,野色松岩几树云。
嚼菜薰香清语久,一灯明灭夜将分。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居山林的高僧或道人的生活状态,通过对环境和内心世界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精神境界的深刻感悟。开篇“形枯面冷住山人”一句,便塑造出一位面容清癯、神情淡漠的山中隐者形象,与钱塘老惠勤相提并论,传达了诗人对这类超脱尘世、专注内在修为之人的敬意。
寺庙生活的简朴与清贫通过“寺窭不充黄粟饭”得以体现,而“佛寒添绣碧苔纹”则透露出冬日寺院中的寂静与神圣。诗人借此表达了对精神世界的向往和对物质生活淡泊的心态。
“秋声茅屋三间雨,野色松岩几树云。”两句描绘了一幅深山秋雨图景,茅屋在细雨中显得更加幽静,而远处的松林与流动的云彩,则增添了画面之中的生动感。这里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写,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投射。
“嚼菜薰香清语久,一灯明灭夜将分。”这一段落中,诗人通过嚼食野菜、薰香等日常生活细节,以及一盏油灯在黑夜中的闪烁,传达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同时,这些平淡而又充满哲理的情景,也映照出了诗人对于简单生活的珍视以及对永恒与寂灭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以其细腻的笔触、生动的画面和深邃的意境,展示了诗人的高超艺术造诣,以及他对自然、生命和精神世界的独到见解。
不详
去年菊里辱经过,秋思萧萧又草坡。
兵火东南关气数,交游湖海隔风波。
书缘辟乱经年少,诗想忧时近日多。
倘有鳞鸿幸相寄,青灯无奈忆君何。
秋瑟凄凉忽断弦,自砻山石志新阡。
稍閒即病身无福,竟死难医命有天。
会绩忍看烧烛泪,遗簪聊抵买花钱。
最惭误看刘蕡策,辜汝相依四十年。
死生最怕堕危机,乱世全身正自稀。
满地干戈殊不定,盖棺丘陇未为非。
鹿门不共庞公隐,凤褐谁缝杜老衣。
愁绝梧楸烟雨地,藁砧百岁拟同归。
射透秋林晓日红,谩晞衰发竹篱东。
旧曾过膝今垂耳,老已成翁反似童。
辛苦一生多沐雨,萧颾几缕易梳风。
岁寒万绿凋零尽,春在梅花白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