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时

禦敌鎗多半段才,江南江右总堪哀。

六朝金粉千行泪,三月烟花一劫灰。

戎马不看行掣电,糗车空听动鸣雷。

醉来掣剑频歌舞,抑塞胸襟痛莫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感时》由清代诗人林占梅所作,通过深沉的笔触描绘了战争带来的悲惨景象与人民的苦难。诗中不仅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也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深切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

首联“禦敌鎗多半段才,江南江右总堪哀”开篇即点明主题,以“御敌枪”象征战争,指出战争不仅消耗了大量资源,更让江南和江右地区饱受苦难,哀鸿遍野。这里运用了对比手法,将战争的残酷与人民的哀伤鲜明地呈现出来。

颔联“六朝金粉千行泪,三月烟花一劫灰”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悲凉氛围。六朝金粉,本是繁华盛世的象征,如今却化为千行泪水,映照出战争的无情;三月烟花,原本是春日的美好景象,却在战火中化为一片劫灰,寓意着美好生活的瞬间消逝。

颈联“戎马不看行掣电,糗车空听动鸣雷”则从战争的直接参与者——士兵的角度出发,描述了他们面对战争时的无奈与痛苦。行掣电形容战马疾驰,但士兵却无法欣赏这壮丽的景象,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糗车是古代军队的补给车辆,但在战争中却只能听到雷鸣般的轰响,却无法提供实际的帮助,暗示了战争对后勤补给的破坏。

尾联“醉来掣剑频歌舞,抑塞胸襟痛莫开”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战争背景下人们的一种反常行为——借酒浇愁,试图通过歌舞来暂时忘却痛苦。然而,这种逃避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反而加剧了内心的压抑与痛苦,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深深忧虑和对和平的强烈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战争场景的细腻描绘,深刻揭示了战争对社会、人民生活以及心灵的摧残,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时局的深切忧虑。

收录诗词(614)

林占梅(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历史人物,是中国清朝官员。根据《重修台湾省通志》记载,他于1802年上任台湾府儒学训导,隶属于台湾道台湾府,为台湾清治时期的地方官员,该官职主要从事台湾府境内之教育行政部分,受台湾府儒学教授制约,该官职亦通常为闽籍,语言可与台湾人互作沟通,事实上,教学上也以闽语为主,官话为辅

相关古诗词

感述(其一)

愁绪牢骚可奈何,不堪子夜又闻歌。

人情阴险鱼藏剑,世态炎凉雀设罗。

好客方思追北海,吟诗讵料累东坡。

雨云翻覆浑无定,负义人真世上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感述(其二)

填胸礧块郁难开,遥望中原总可哀。

伏阙贾生空上策,助边卜式肯输财。

螳螂枉奋当车臂,骐骥终非伏枥才。

入市无人收骏骨,黄金何日筑燕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望儿既殁,刘姬因痛子,病将不治。又值时艰,感述一首

翀霄无翼可高飞,默计平生志总非。

盛世功名羞卜式,传家世业愧宏微。

营谋几肖鲇升竹,动作频同马受鞿。

难得童时真乐境,卅年回忆尚依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内湖夜泊

修竹环村柳绕扉,小舟移向绿阴依。

疏林霜冷鸦声咽,远浦星疏蟹火微。

乱苇摇风喧断岸,孤篷引月近寒矶。

忽听笛韵沧浪起,知有渔翁罢钓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