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四日对酒

梧桐叶彫辘轳井,万籁不动秋宵永。

金杯泻酒滟十分,酒里华星寒炯炯。

须臾蟾蜍弄清影,恍然不是人间景。

金波淡荡桂树横,孤在玻璃千万顷。

玻璃无限月光冷,澒洞一色无纤颖。

清风䬃䬃四坐来,吹入义黄醉中境。

醉中起歌歌月光,月光不语空自凉。

月光无情本无恨,何事对我空茫茫。

我醉只知今夜月,不是人间世人月。

一杯美酒蘸清光,常与边生旧交结。

亦不知天地宽与窄,人事乐与哀。

仰看孤月一片白,玉露泥泥从空来。

直须卧此待鸡唱,身外万事徒悠哉。

形式: 古风

翻译

梧桐叶落井边,秋夜万籁俱寂。
金杯斟满美酒,星光闪烁寒意浓。
月上枝头舞清影,如梦非梦人间情。
月光洒满桂花林,独自照耀千万顷。
月光冷冽无边,澄净如镜无杂质。
清风吹过,众人沉醉于月色中。
醉中歌咏月光,月光静默却清凉。
月光本无情,为何对我如此迷茫。
我醉心今夜月,非人间寻常之月。
举杯邀明月,旧友之情长存。
天地宽窄,人生悲欢,皆不在意。
仰望孤月,露珠晶莹自天降。
躺在这等鸡鸣,世事纷扰皆虚妄。

注释

梧桐叶:落叶。
彫辘轳井:井边。
金杯:盛酒的器皿。
滟十分:酒液满溢。
华星:明亮的星星。
寒炯炯:寒冷而明亮。
蟾蜍:月亮的别称。
清影:月影。
玻璃:形容月光如玻璃般清澈。
千万顷:广阔无垠。
月光:明亮的月光。
澒洞:形容月光浩渺。
纤颖:细微。
清风䬃䬃:轻柔的微风。
义黄:醉意。
空自凉:独自清凉。
无情:无情感。
空茫茫:迷茫无际。
边生:朋友。
旧交结:旧日友情。
天地宽与窄:宇宙的广袤和人生的局限。
人事乐与哀:人间的欢乐和悲伤。
玉露:露水。
泥泥:晶莹的样子。
直须:只应。
鸡唱:天亮。
身外万事:世间的琐事。
徒悠哉:徒然无意义。

鉴赏

这首金代边元鼎的《八月十四日对酒》描绘了深秋夜晚的静谧与神秘。首句“梧桐叶彫辘轳井”以梧桐叶的凋零和辘轳井的静寂,渲染出秋夜的寂静。接着,“万籁不动秋宵永”进一步强调了长夜的宁静,万物似乎都在沉睡。

“金杯泻酒滟十分,酒里华星寒炯炯”通过金杯中的酒液和闪烁的星光,营造出一种冷艳而迷离的氛围。诗人借“蟾蜍弄清影”暗示时间的流转,而“恍然不是人间景”则表达了超凡脱俗的感觉。

“金波淡荡桂树横,孤在玻璃千万顷”运用比喻,将月光比作玻璃中的桂影,展现出广阔而清冷的月色。接下来,诗人借“玻璃无限月光冷”表达月光的澄澈和孤寂。

“清风䬃䬃四坐来,吹入义黄醉中境”描绘了微风吹过,醉意中的人们感受到月光的清凉。然而,月光虽美,却“无情本无恨”,诗人不解为何它对自己如此冷漠。

“我醉只知今夜月,不是人间世人月”表达了诗人对月的独特感受,认为这月是属于他的,而非凡尘俗世的。最后,诗人借酒寄托情感,感叹天地之大,人事之变,只愿在月光下静待天明。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夜的景色,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展现了金代文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感悟。

收录诗词(42)

边元鼎(金)

成就

不详

经历

状元边贯道第三子。生卒年均不详,约金世宗大定五年前后在世。十岁能诗,资禀疏俊,诗文有高意,多有佳句为人传诵,为时辈所不及。与兄元勋、元恕俱有时名。天德三年(1151)进士,以事停铨。世宗即位,张浩表荐供奉翰林,出为邢州幕官。复坐诬累,遂不复仕

  • 号:“三边”
  • 籍贯:丰州(治今内蒙古呼和浩特白塔镇)
  • 生卒年:约公元1165年前后在世

相关古诗词

醉石

净社归来倒石床,醒余肝胆卧松篁。

行人只赏陶公醉,谁识悲凉述酒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天净沙

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风风韵韵。

娇娇嫩嫩,停停当当人人。

形式: 词牌: 天净沙

水仙子

搅柔肠离恨病相兼,重聚首佳期卦怎占?豫章城开了座相思店。闷勾肆儿逐日添,愁行货顿塌在眉尖。税钱比茶船上欠,斤两去等秤上掂,吃紧的历册般拘钤。

形式: 词牌: 水仙子

水仙子

眼前花怎得接连枝,眉上锁新教配钥匙,描笔儿勾销了伤春事。闷葫芦铰断线儿,锦鸳鸯别对了个雄雌。野蜂儿难寻觅,蝎虎儿干害死,蚕蛹儿毕罢了相思。

形式: 词牌: 水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