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南园八子(其五)黄逢永允也孝廉,才华卓荦而嗜学不息,并有经归人师之誉

文学称雕龙,二难腾早誉。

橐笔就南宫,邅回万里路。

薛惢贯勿遗,读骚嗟迟莫。

草木灿坤舆,纤钜罗典故。

岂厌官奉薄,为道仕楚去。

屈宋遘代兴,颜谢供吐茹。

自任笔削权,志乘不朽树。

时危知引病,逾拟遂初赋。

传乘游浙闽,抱恨济胜具。

东归文酒会,诗得江山助。

清浊莫议方,师表希叔度。

乱离怅云亡,隔世尝心晤。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忆南园八子(其五)》由明代诗人欧主遇所作,是对黄逢永允也孝廉的追忆与赞美。诗中以“文学称雕龙”开篇,将黄逢永允比作文学巨匠,赞誉其早年即享有盛誉。接着,“二难腾早誉”一句,进一步强调了黄逢永允在文学上的天赋与成就。

“橐笔就南宫,邅回万里路”描绘了黄逢永允勤奋求学、远赴京城的情景,展现了他为追求学问而不畏艰难的毅力。“薛惢贯勿遗,读骚嗟迟莫”则表达了对黄逢永允广泛阅读、深入理解经典作品的赞赏,特别是对《楚辞》的感慨,体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热爱。

“草木灿坤舆,纤钜罗典故”赞颂了黄逢永允知识渊博,能够将自然界和历史典故融汇贯通。“岂厌官奉薄,为道仕楚去”表明了黄逢永允虽不满足于官场的俸禄,但为了追求真理和道义,毅然决然地离开官场,前往楚地寻求更广阔的学术天地。

“屈宋遘代兴,颜谢供吐茹”引用屈原、宋玉、颜延之、谢灵运等古代文人的典故,表达了对黄逢永允在文学创作上能够继承前贤、开创新局的期待。“自任笔削权,志乘不朽树”赞扬了黄逢永允勇于承担历史记录者的重任,立志为后世留下不朽的文献。

“时危知引病,逾拟遂初赋”反映了黄逢永允在动荡的时代中选择退隐,以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对文学的纯粹追求。“传乘游浙闽,抱恨济胜具”描述了黄逢永允在旅行中寻找灵感,尽管心中有遗憾,但仍努力充实自我。

“东归文酒会,诗得江山助”表达了黄逢永允回归家乡后,与文友相聚,诗歌创作得到了自然山水的滋养。“清浊莫议方,师表希叔度”赞扬了黄逢永允作为师长的风范,希望他能像陈群一样成为道德楷模。“乱离怅云亡,隔世尝心晤”表达了对黄逢永允因乱世离世的惋惜之情,以及对其精神的永恒怀念。

整首诗通过对黄逢永允生平事迹的回顾与赞美,展现了其在文学、学术领域的卓越贡献,以及其高尚的人格魅力,表达了对这位学者的深切敬仰与怀念。

收录诗词(69)

欧主遇(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忆南园八子(其六)徐木之文学辩才,酬给世故,当路虚左,颇为雄饮眈乐

彬彬建安彦,伟长与等伦。

素无仕宦情,疾疫永离群。

君自负才艺,兰藻蕴氤氲。

干时时不偶,绝俗俗随纷。

园池小偃仰,静观海岛均。

逸爵岂亡酒,晨兴常鬻文。

石室苍梧胜,东西游路分。

说诗尚中律,解颐尊所闻。

杳杳寻远山,悠悠散暮云。

君没广未陷,却色见兵氛。

形式: 古风

忆南园八子(其七)从兄子建结客起名学殖而家落,卒无忧生之怀

吾宗多昆弟,而独优众长。

贻安先堂构,腹笥娴辞章。

达理托曹植,卖文仿中郎。

不愁黄金尽,结交翰墨场。

邀鹤云高飞,滋兰秋晚芳。

荏苒竟岁序,经术斯明扬。

垂及古稀龄,明时终允藏。

旻天变肃杀,林木尽凋霜。

两子援赣没,无藉衍青箱。

原隰谁为求,鹡鸰歌且伤。

斟酌旧林圃,一水引池塘。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忆南园八子(其八)僧智海无心无相,善论逍遥,有杯渡之风,禅藻独多

霜落菩提树,月孤诃子林。

老僧云既灭,栖云浮以沉。

戒律断荤酒,随缘不染心。

禅悦超文字,解悟或长吟。

一往问祖意,曹溪岁月深。

依依本师侧,寂寂匡庐岑。

玄言镌诗卷,诵法叶鸣琴。

远公莲社约,倡和仙城南。

踰耋形如鹤,卿相存所钦。

一旦粤会陷,四大从相侵。

阎浮劫灰尽,王园不可寻。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粤大饥

濯濯山上木,重重甑上尘。

不虞垂暮节,见此大灾辰。

岭海久縻烂,今疚更酸辛。

肥遗谬云龙,饥兆天下沦。

天刺神不富,曷丧号如焚。

周周与蛩蛩,异俗各相因。

胡乃同血气,秦越视所亲。

救荒罕长策,望雨先作云。

乞物思裴令,捐益欲周贫。

庶几有秋获,比闾庆食新。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