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笑轩为宗旨南作

一笑轩中行复坐,青山白云不可唾。

六户虚凝绝点尘,经案铜瓶安一个。

灵山对众拈花时,百万龙象徒蚩蚩。

金色头陀独解事,冁然微笑扬双眉。

笑边真旨凭谁委,木强杨歧未相许。

客来不必更踌躇,便应识取轩中主。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元末明初诗人无愠所作的《一笑轩为宗旨南作》,以“一笑轩”为背景,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邃的画面。诗中通过“一笑”这一动作,引出对人生哲理的探讨,以及对“青山白云”的自然美景的赞美。

首句“一笑轩中行复坐”,开篇即以“一笑”为线索,引人入胜,仿佛读者也随着诗人的脚步,踏入了这个充满神秘与宁静的空间。接着,“青山白云不可唾”一句,不仅展现了轩中环境的清幽,更借“不可唾”表达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敬畏之情。

“六户虚凝绝点尘,经案铜瓶安一个”两句,进一步渲染了轩中的清静与雅致,六户门户紧闭,尘埃不染,经案与铜瓶的摆放,既体现了主人的品味,也暗示着内心的纯净与修行的专注。

“灵山对众拈花时,百万龙象徒蚩蚩”运用了佛教典故,将“灵山拈花”与“龙象”对比,一方面展现了高僧大德的智慧与慈悲,另一方面也讽刺了那些未能领悟真谛的众生。这里的“灵山拈花”是佛祖释迦牟尼向弟子们展示佛法真谛的象征,而“百万龙象徒蚩蚩”则形象地描绘了众多弟子在理解上的局限性。

“金色头陀独解事,冁然微笑扬双眉”则是对一位“金色头陀”的特别描写,他独自理解了佛法的真谛,以微笑回应世间的困惑,这种豁达与智慧令人敬佩。

最后,“笑边真旨凭谁委,木强杨歧未相许”表达了对佛法真谛难以言传的感慨,同时也暗含了对某些传统教条的质疑。而“客来不必更踌躇,便应识取轩中主”则以一种开放的姿态邀请读者深入思考,揭示了轩中主人(即诗人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哲学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自然、佛法乃至社会现象的独特见解,是一首富有启发性和艺术性的佳作。

收录诗词(33)

无愠(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渭侍者省师叔印宗就问讯

徂徕之松渭川竹,劲节高标拔尘俗。

衲僧行志亦如斯,甘分空山抱幽独。

香严一击忘所知,鸟窠叠足忘危枝。

只将松竹代说法,布毛何用拈来吹。

道人东寺有师叔,慎莫抛家事驰逐。

铁船打就已多时,归帆好趁东风熟。

形式: 古风

白云山谷歌赠麟藏主

白云缥缈无住著,独与青山如有约。

暮向青山头上飞,朝来又抹青山脚。

道人业空寂,不喜世上名。

既爱白云白,复嗜青山青。

结此茅庐事深隐,笑指云山当户庭。

形式: 古风

赠道士凌云峰

坐夏不出户,尘缘净于扫。

羽客苕溪来,访我无生道。

无生不可学,可学成缴扰。

有物天地先,冥冥还杳杳。

仙凡本一致,明悟当及早。

蹠蹻岂永年,颜冉未曾夭。

南薰破炎热,浓绿莺声老。

与子两忘言,尘寰即蓬岛。

形式: 古风

不归篇

昨日又不归,今日又不归。

竟自无归日,劳我长歔欷。

歔欷为何事,怜此忘家子。

弃却祖翁业,向外图经纪。

岁月苦无多,悠悠水上波。

心源未照廓,奈此生死何。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