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道人云外住,小径入庵幽。
干老梅逾瘦,林疏竹自脩。
拣茶相伴煮,补线且停抽。
此事如何说,下山归去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中隐居画面。"道人云外住",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昙师远离尘世、栖身于云雾缭绕之处的形象。"小径入庵幽",进一步渲染了庵堂所在环境的清幽与僻静。
"干老梅逾瘦",诗人运用了"干老"一词形容梅树经霜历寒后的姿态,显得更加清瘦而坚韧,象征着昙师的清修生活和坚韧品格。"林疏竹自脩",则通过稀疏的竹林,展现出一种自然的静谧与禅意,暗示着师徒之间的默契与自我修炼。
"拣茶相伴煮,补线且停抽",这两句描绘了师徒日常生活的细节,煮茶品茗的闲适和补缀衣物的专注,体现了他们生活的简单与和谐。
最后两句"此事如何说,下山归去休",诗人以疑问表达对这种隐逸生活的感慨,似乎在问:这样的生活如何用言语描述?或许最好的方式就是放下一切,回归山下。整首诗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淡然态度。
不详
行尽枥林村,柴门闭夕曛。
自来松下坐,閒想壁间文。
守树猿偷果,窥山犬吠云。
多应寻鹤去,祇隔暮溪濆。
道人留淡话,竹院寂无声。
沽酒童来缓,题窗诗已成。
海珍纫紫菜,仙品渍黄精。
移席临檐月,焦桐膝上横。
爱静移家住水南,门排古木枕寒潭。
鹤翎渐长呼童剪,麈尾频挥对客谈。
旋切银丝鲙鲜鲫,新尝金颗擘香柑。
惜余戒饮难陪伴,举白掀髯子独酣。
寺才三二里,曳杖且徐行。
晴塔松梢见,风钟岭半鸣。
樵夫分道过,僧子就房迎。
竹有千竿立,尘无一点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