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石心诗

试问吴儿歌小海,何如广平赋梅花。

一片石心元不死,平生不落徐庾家。

赵子陈陈有胸府,云根半夜生槎芽。

有时盘空吐硬语,更觉世上浮且夸。

谁能为爇青藜杖,苔莓荒尽天禄与辟邪。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牟巘所作,题为《赵石心诗》,是对其友人赵石心诗歌才华的赞美。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展现了对赵石心诗歌独特风格的欣赏。

首句“试问吴儿歌小海,何如广平赋梅花”,以吴地的歌曲与广平的梅花作比,暗示赵石心的诗歌如同梅花般高洁,又如吴地之歌般富有地方特色,表达了对赵石心诗歌艺术的赞赏。

接着,“一片石心元不死,平生不落徐庾家”两句,通过“石心”这一意象,赞美赵石心的诗歌具有坚韧不屈的精神,不随波逐流,不落入前人的窠臼,展现出其独特的个性和创新精神。

“赵子陈陈有胸府,云根半夜生槎芽”则进一步描绘了赵石心的才思敏捷,如同云根在夜晚生长出新芽,预示着他的创作源源不断,充满生机。

“有时盘空吐硬语,更觉世上浮且夸”两句,通过“盘空”和“硬语”的对比,表现了赵石心在诗歌中敢于表达真我,不畏世俗的浮夸,追求真实与深度。

最后,“谁能为爇青藜杖,苔莓荒尽天禄与辟邪”以“青藜杖”象征赵石心的文学之路,即使面对荒凉与困难,也依然坚定前行,表达了对赵石心坚持自我、不断探索的精神的敬佩。

整首诗通过对赵石心诗歌艺术的赞美,不仅展现了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深厚的艺术底蕴,也体现了诗人对文学价值的深刻理解与追求。

收录诗词(408)

牟巘(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二二七~一三一一),一字献之,学者称陵阳先生,徙居湖州(今属浙江)。以父荫入仕,曾为浙柬提刑。理宗朝,累官大理少卿,以忤贾似道去官。恭宗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陷临安,即杜门不出,隐居凡三十六年,卒年八十五。有《陵阳集》二十四卷(其中诗六卷)。事见《宋元学案》卷八○,清光绪《井研县志》卷三一有传。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乾隆十二年周永年刻《陵阳先生集》(简称周本)、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底本诗集外之诗及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 字:献甫
  • 籍贯:井研(今属四川)

相关古诗词

赠刘心月

心月还将眼为月,秋空表里俱澄澈。

阅尽世间媸与妍,分明无处藏毫发。

我方回向心地初,含光自照非外谍。

平生最喜阮嗣宗,臧否两字何曾说。

形式: 古风

送陈正德长慈湖

本斋之孙盛词华,下视流辈十倍过。

家书虽散尚千卷,其奈储无儋石何。

二昆研席相与共,勘辨不遣毫发讹。

一朝束书慈湖去,慈湖之学自象梭。

人之高明骛高远,不由梯级陡上坡。

而其下者保固陋,终岁无路登嵯峨。

万形惟实乃无弊,此道自古传思轲。

慈湖论心论无我,真意初不烦镌磨。

虚明一语更超绝,不肯与人同其波。

却笑禅宗用心错,我每读此毋麾哦。

微言日绝诸老尽,独抱永感如宿疴。

君家诗友讲贯熟,持之以注岂在他。

我耕我穫粒我腹,而彼徒梦笠与蓑。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题喊泉亭

大龙小龙天下绝,水帘高挂三千尺。

吕梁悬水那复言,便应压倒栖贤峡。

我来觅水洗双眵,怪底老崖枯欲裂。

龙公何处抱宝眠,閟蓄精枯未渠泄。

谁知水火本无根,重阴可以阳气彻。

倚空长啸山为开,以虚为感感尤烈。

千山屃赑方冱寒,钟乳淙流忽飞发。

珠玑喷薄杂霏雾,琼瑶倾泻溅白日。

若非捲取银河水,那得变幻在呼吸。

看泉须看无泉时,自无而有乃奇特。

龙公作事真狡狯,吾侪用意亦奇崛。

经营小立看未了,洞门忽已云霏湿。

龙公龙公可以止,何如翻手作飞雪。

便将丰年报明主,苍生赤子俱函活。

火云六月汗如浆,更为渠侬洗炎热。

一笑回首谢龙公,神用俱停天地寂。

形式: 古风

再和杨求仁何道二山韵

雪堂西席雪江水,广文先生是乡里。

此翁平生事崛奇,欲上虚空鞭騄耳。

迩来深藏老锋锷,未许容易试越砥。

插天光气尚历历,若为著渠岩石里。

仲华本愿郡文学,百年功名一日起。

峥嵘今不少自贬,吾道毋乃太孤峙。

苦将新句调山灵,不遣陈迹蹋死鬼。

世俗贵耳不贵目,谁得其皮兼得髓。

翰林主人墨客卿,会将此事全付子。

吾衰正复何所用,两钱之锥漫苴履。

固知梅老难抵当,夜半偏师来研垒。

襆砚囊笔俱坚坐,尔以不战淹客晷。

天地冻合万木僵,军中颇怪多堕指。

春风呼酒为解严,十部从事贤一纸。

形式: 古风 押[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