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乙巳述哀十二首(其九)中秋

记得当初,向膝下、时时欢笑。

到此际、剖菱剥芡,团圆偏好。

正待月华犹未冷,高堂已虑金风悄。

命小鬟、传语早添衣,频频道。今夜月,依然皎。

今夜冷,凭谁告。念穗帷寂寞,乌鸦飞噪。

欲问冰轮回地底,可能还向慈颜照。

奈夜台、一去半年馀,无消耗。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鉴赏

这首《满江红》是明代诗人董以宁在乙巳年中秋时所作的述哀之作,情感深沉,字里行间透露出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与哀思。

开篇“记得当初,向膝下、时时欢笑”,回忆起往昔与亲人共度的美好时光,那时的欢声笑语犹在耳畔,充满了温馨与幸福。然而,“到此际、剖菱剥芡,团圆偏好”一句转折,暗示着如今的场景虽相似,但人已不在,那份团圆的喜悦已不复存在。

“正待月华犹未冷,高堂已虑金风悄”描绘了中秋佳节,月光如水,却因季节更替而感到一丝凉意,仿佛预示着离别的寒意。诗人命小鬟传语,提醒母亲添衣保暖,这细微的动作中蕴含着对母亲的深深挂念和关怀。

“今夜月,依然皎。今夜冷,凭谁告”表达了对未来的担忧,月亮依旧明亮,但夜晚的寒冷却无人诉说,象征着失去亲人的孤独与无助。接下来的“念穗帷寂寞,乌鸦飞噪”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寂寥与哀愁,乌鸦的叫声似乎在为逝者哀鸣,增添了几分凄凉。

“欲问冰轮回地底,可能还向慈颜照”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希望逝者能在地下轮回,还能像生前一样给予自己温暖与光明。然而,“奈夜台、一去半年馀,无消耗”揭示了现实的残酷,逝者已远去,时间流逝,再无音讯,只剩下无尽的思念与哀痛。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深切怀念和哀悼之情,语言质朴真挚,情感深沉动人。

收录诗词(238)

董以宁(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约公元一六六六年前后在世),清代初期诗人。性豪迈慷慨,喜交游,重然诺。明末为诸生。少明敏,为古文诗歌数十万言,尤工填词,声誉蔚然。与邹只谟齐名,时称“邹董”。又与陈维崧及只谟有才子之目。著有《正谊堂集》和《蓉度词》。其中《蓉度词》中大量的“艳体词”作品又尤为学界所争议

  • 字:文友
  • 籍贯:武进(今江苏省武进市)

相关古诗词

满江红.乙巳述哀十二首(其十)九日

每到重阳,扶老母、登高楼上。

便拟就、三冬日暖,初移帷帐。

此际楼空浑不见,凄凉索奠黄花酿。

自看来、先做白衣人,谁相饷。鸡骨在,愁难状。

马鬣在,贫难葬。问侧身天地,那堪俯仰。

漫把茱萸灵几插,未知母去今何傍。

想幽魂、也向夜台登,将儿望。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满江红.乙巳述哀十二首(其十一)冬至逢忌日

永诀经年,浑不禁、呼天抢地。

念执手、弥留嘱付,宛然昨事。

尽道阳春回律口,可能吹转幽魂至。

正愁添、如线引针铓,心头刺。杯棬在,空思嗜。

楮币设,空流泪。羡奉觞此日,伯仁兄弟。

幸似阿奴都碌碌,生前死后长相侍。

奈风飘、翣铎挽歌催,行将逝。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满江红.乙巳述哀十二首(其十二)除夕

日月云除,除不得、心头怆恍。

漫说道、两年此夕,痛魂相仿。

去岁荆棺犹得抚,如今已去归泉壤。

悔芒鞋、垒土太匆匆,难相傍。爆竹裂,家家响。

岁酒熟,家家赏。只棘人此际,愁偕年长。

有季可持门户事,有儿堪主蒸尝飨。

算此身、也是一閒人,随亲往。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水调歌头.京口

一点栏江石,几叶趁潮船。

当年载酒曾到,却又景重看。

呼起寺中佛印,唤起墓中郭璞,今夜好评诠。

注水宁因葬,烧肉是何禅。笑人痴,空说法,浪谈玄。

为仙为佛总非,名异不堪传。

多少菟裘安稳,多少闭门枯诵,寂寂夜台寒。

试问滔滔者。天下尽皆然。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