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杂诗(其三)

溪山信纷郁,文藻昔已满。

皆云内史贤,结邀青霞伴。

双旌夹五马,玉箫兼象管。

随风眷清游,流韵谐咸琯。

如何逮我来,音尘杳悽断。

青草一尺长,下没功曹馆。

秋蝶烟际飞,宵萤雨馀散。

感此行路歌,促节不能缓。

形式: 古风 押[旱]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宣城山水之美与历史之深,黄景仁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

首句“溪山信纷郁”,开篇即以“纷郁”二字,生动地描绘出溪水与山峦交织的美景,给人以视觉上的丰富感受。接着,“文藻昔已满”一句,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文化氛围相融合,暗示着这里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聚集之地,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

“皆云内史贤,结邀青霞伴”两句,通过传说中的内史与青霞仙子的结伴而行,进一步渲染了宣城的神秘与浪漫色彩。随后,“双旌夹五马,玉箫兼象管”描绘了一幅壮观的出行场景,不仅体现了官府的威仪,也暗含着诗人对过往繁华的追忆。

“随风眷清游,流韵谐咸琯”则表达了诗人对宣城清幽环境的喜爱与赞美,同时,通过“流韵谐咸琯”的比喻,巧妙地将自然之音与古代音乐相联系,展现出一种和谐之美。

“如何逮我来,音尘杳悽断”两句,转折之处,诗人的情感由喜悦转为哀愁,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青草一尺长,下没功曹馆”描绘了青草生长的景象,既是对时间流逝的隐喻,也是对功曹馆(古代官署)的回忆,暗示着历史的痕迹在自然中得以延续。

“秋蝶烟际飞,宵萤雨馀散”通过秋蝶与夜萤的描写,营造出一幅宁静而又略带凄凉的画面,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情感表达。

最后,“感此行路歌,促节不能缓”一句,以行路歌作为结束,不仅呼应了开头的“清游”,也表达了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既有对过往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期待,情感深沉而富有层次。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宣城山水、历史、人文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这片土地深厚的情感,以及对时间流转、人事变迁的深刻思考,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作品。

收录诗词(1183)

黄景仁(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 字:汉镛
  • 号:鹿菲子
  • 籍贯: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
  • 生卒年:1749~1783

相关古诗词

宣城杂诗(其四)

飞楼涌叠嶂,迥麓明回沙。

一酌宛溪水,再咏宣城花。

镇重有亭堠,堞古无钲笳。

栖泊偶有叹,旷览能无誇。

苦爱敬亭色,淹旬未思家。

寄言二三子,岁晚方脂车。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重至当涂怀稚存(其一)

三间瓦屋廨东头,与尔曾为晏岁留。

鹤怅猿啼新别恨,尘封蛛网再来愁。

关心几榻消前劫,满眼云山感旧游。

绝忆丝莼渗盐豉,东归空羡季鹰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重至当涂怀稚存(其二)

相对常为嚄唶行,更经离索想生平。

六棺未葬悲元振,一刺空磨叹祢衡。

忍使桑榆乖色养,误将书剑换浮名。

乾坤祇许闲鸥鹭,与话烟波浩荡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大造

大造视群生,各如抱中儿。

非因果哀乐,亦自为笑啼。

阿保纵解意,那得无啼时。

当饥幸一饱,心已不在饥。

谁知登崇山,足土固不离。

荣士或见此,秋气旋乘之。

触物感斯集,不知何事悲。

悾恫百年尽,俛首归污泥。

精气生已泄,那有魂相随。

矫枉而过正,亦受前贤嗤。

我慕鲁仲连,阅世同儿嬉。

见首不见尾,焉能赞一辞。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