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凌城庙谒古戴二公忠义冢

秋风鸣高空,乱峰下斜照。

老树枝交天,苍黄覆古庙。

入门扪残碑,太息拜遗貌。

忆昔明运衰,群盗起聚啸。

剿抚两失策,峰虿变虎豹。

所过无坚城,苍生任凌暴。

二公真人豪,忠贞出天造。

金铁冶成心,冰霜厉寒操。

贼峰一朝来,矢石躬亲冒。

官小誓捐躯,力薄那自料。

慷慨互争先,从容共谈笑。

燃炮击贼人,天地为震悼。

贼用魇魅法,蚁聚蜂屯到。

众寡势不当,头断臂犹掉。

成仁并取义,日月争光耀。

碧血洒平芜,贼马不敢蹈。

至今旷野中,白日常见烧。

如何八十年,荐绅少凭吊?

姓氏已稀传,父老犹相告。

兰台事纂修,幽微须阐耀。

谁为秉笔人,搜求不遗奥。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对古代两位忠义之士的追思与敬仰之情。诗人在秋天的高空中感受到一种肃穆的氛围,乱峰之下夕阳斜照,营造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老树枝叶交织,苍黄覆盖着古老的庙宇,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沉淀。

诗人步入庙内,触摸着残破的碑文,发出叹息,对着逝去的英灵行礼。他回忆起往昔,那时国家运数衰败,群盗四起,朝廷的剿抚策略均未奏效,使得山贼变得如同猛兽。在这动荡的时代,两位公卿以非凡的勇气和忠诚,誓死捍卫国家和人民,他们的决心如同金铁般坚定,意志如冰霜般凛冽。

面对强敌,他们毫不畏惧,亲自上阵,即使兵力悬殊,也英勇地与敌人战斗。他们以身许国,慷慨激昂,从容不迫,甚至在炮火连天中,依然保持镇定,与士兵们一同击退敌人。他们的牺牲不仅是为了个人的荣誉,更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展现出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牺牲精神。

诗人的感慨在于,尽管这两位英雄的事迹感人至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名字逐渐被遗忘,鲜有人前来祭奠。然而,历史的真相不应被埋没,需要有人去记录和传播这些故事,让后人铭记这段历史,以及那些为国家和人民献身的英雄们。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对历史英雄的崇敬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记忆传承的思考。

收录诗词(8)

倪瑞璿(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徐起泰继室。○柔顺供职,妇德也,独能发潜阐幽,诛奸斥佞,巾帼中易有其人耶?每一披读,悚然起敬

  • 籍贯:江南宿迁

相关古诗词

四弟恳予易其名字,子取文王世子语为更名曰克昕,字徵子,因诗以勖

人生重贤豪,不在名字美。

难以易相方,赤将白自比。

岂遂足追配,效颦空复尔。

四弟性明慧,翩翩致可喜。

世业下相城,生来故家子。

先人早弃世,沦落来居此。

家毁不谋归,侨寓贫如洗。

画获复和丸,提携赖母氏。

就傅勤诵读,弱冠终军齿。

挺然才气雄,籍甚声华起。

尔字与尔名,呼之有年矣。

忽然厌旧称,十呼懒一唯。

向我索更之,我特不敢诿。

文取《世子》篇,义载《大戴礼》。

宋郊变宋庠,饮香从此始。

名氏新改初,譬若居新徙。

努力事葺修,栋梁庶不圮。

莫若江南橘,逾淮化为枳。

形式: 古风

戏赠山人李老

李山人,年已翁,可怜白发颜犹红。

矮茅屋是尔宫,青藜杖是尔童。

烟霞满怀丘壑卧,夜呼骨痛朝呼饿。

戚施举步行逡巡,天意厚汝汝真嗔。

汝不见孙膑成名无一足,苻坚快意得半人。

形式: 古风

樊大舅客金陵有诗吊方正学先生墓予次其韵

金川门入北平军,叔父周公逐嗣君。

碧血一区埋十族,青山千古护孤坟。

祠依忠烈缘同志,藓蚀碑铭认旧文。

樵牧那知青史事,经过也复吊斜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阅明史马士英传

王师问罪近江濆,宰相中书醉未闻。

复社怨深谋汲汲,扬州表到血纷纷。

金墉旧险崇朝弃,郿坞多藏一炬焚。

卖国仍将身自卖,奸雄两字惜称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