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舍瑟声不传,咏归声在道。
风乎野水滨,夕阳转芳草。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天的景象。"舍瑟声不传,咏归声在道"中的"瑟"指古代的一种弦乐器,其声音已不再传来,而是诗人自己在路上吟咏着归途的情感。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现实的自我安慰。
接着,"风乎野水滨,夕阳转芳草"则描绘了一幅春日野外的景色。"风乎"指微风轻拂,"野水滨"是田野边的水流旁,"夕阳转芳草"则是晚霞映照下的青草显得更加芬芳。这两句诗通过生动的意象传递了春天大地回暖、万物复苏的生机与美感。
整首诗语言简洁优美,情感真挚,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好时光的享受和内心的宁静。
不详
不慕荣利,萧闲自放,名其所居曰“顺适堂”,与徐玑、林洪相唱和。其诗闲雅清矫,与魏野、林逋风格相近,如《古意》、《竹风水月》等多为淡泊清雅之作。著《顺适堂吟稿》五卷
一气融万象,大哉造化仁。
自耕还自凿,熙熙康衢民。
蘋洲起壮风,秋事太匆匆。
节候一番别,心期几处同。
牛沈苔晕碧,蟹断蓼拖红。
有客愁无柰,人生总客中。
山下水一泓,山上云一朵。
有尘飞不来,终年风月我。
浮世即浮家,书车与钓车。
梦中行熟境,尘外立生涯。
篱落千丝柳,池塘两部蛙。
儿曹问农事,䆉稏隔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