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七日五首(其四)

三杯无奈醉,一褐有馀温。

眼下幸无事,世间何足论。

山僧元饱饭,词客谩招魂。

杖策知何诣,门前老圃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翻译

三杯酒下肚却无法排解愁绪,一件粗布衣还残留着余温。
眼前虽然平安无事,世间的纷扰又有何值得谈论。
山中的僧人原本就吃饱了饭,文人墨客徒然地呼唤着灵魂。
手握拐杖不知要去何处,只见门前是老农耕作的村庄。

注释

三杯:指多喝了几杯酒。
无奈:无法排解。
一褐:一件粗布衣。
馀温:残留的温暖。
眼下:目前。
幸:幸运地。
何足论:不值得谈论。
山僧:山中的僧人。
元饱饭:已经吃饱。
谩:徒然,空自。
杖策:手杖。
何诣:要去哪里。
老圃村:老农耕作的村庄。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诗人闲适生活情趣的诗句。诗人描述了自己饮酒三杯后无奈醉倒,一件旧褐衣尚有馀下的温暖。在这样的状态下,眼前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发生,世间纷扰也不去关心。山中的僧侣已经吃饱了饭,而诗人则在招魂唤醒自己的文思。

"三杯无奈醉"表明诗人不是主动追求醉酒,而是偶然之举;"一褐有馀温"则描绘出一种简朴而安逸的生活状态。"眼下幸无事,世间何足论"反映了诗人超脱尘俗,达观的人生态度。"山僧元饱饭,词客谩招魂"则是对比自己和山中僧侣的不同境遇,诗人自称为"词客",表明其文学创作的身份,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文思不畅、需要激发灵感的情状。

最后两句"杖策知何诣,门前老圃村"则是描写诗人的出行工具和居住环境。"杖策"通常指的是手杖或竹鞭,是古人外出的配饰,"门前老圃村"则勾勒出了一个宁静的乡间生活画面。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事物描写,展现了诗人一种超脱世俗、乐享简朴生活的意境。

收录诗词(2256)

张耒(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 字:文潜
  • 号:柯山
  •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 生卒年:1054—1114年

相关古诗词

十一月七日五首(其一)

寒更催欲尽,曙色转鸡吭。

鸣雁背晓斗,清笳吟宿霜。

空山岁华晚,故园归梦长。

晨起临清镜,悲嗟发已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十二月二十六日旦闻东堂啄木声忽记作福昌尉时在山间环舍多老木腊后春初此鸟尤多声态不一今琵琶筝中所效既不类又百不得一二云

睡馀闻啄木,忽忆福昌春。

官舍题诗壁,如今经几人。

犹能老耽酒,依旧拙谋身。

尚想兰宫路,东风清洛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十二月十七日移病家居成五长句(其四)

从今羞复走功名,卤莽因循已半生。

心遣我愚应有谓,眼看人智亦何成。

梦为蝴蝶因观化,目送飞鸿漫寄情。

堪笑妻儿怀土甚,谪期未满已谋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十二月十七日移病家居成五长句(其五)

纸窗低下火炉边,有底宜人意若便。

移疾何妨闲五日,放慵犹欲醉终年。

平生亲友怀天末,谈笑妻儿在目前。

谁似匡庐白居士,暮年华发洛阳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