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十七日移病家居成五长句(其五)

纸窗低下火炉边,有底宜人意若便。

移疾何妨闲五日,放慵犹欲醉终年。

平生亲友怀天末,谈笑妻儿在目前。

谁似匡庐白居士,暮年华发洛阳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坐在纸窗低矮的火炉旁,这里的生活舒适无比,如果可以就这样。
即使因病请假,不妨悠闲度过五天,慵懒的状态甚至想整年沉醉其中。
一生的朋友和亲人在远方挂念,眼前有妻子儿女的欢声笑语。
谁能像匡庐的白居士那样,晚年满头白发却如神仙般逍遥自在。

注释

纸窗:用纸糊的窗户,古时常见,透光而不透寒。
宜人:适宜、令人愉快。
移疾:古代官员以病为由请求辞职或休假。
谈笑:轻松交谈,指家庭和睦。
匡庐:庐山,白居易曾在此隐居。
白居士:白乐天,白居易的号,此处指代他的隐逸生活。
洛阳仙:形容白居易晚年生活如神仙般超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安逸而宁静的生活场景。"纸窗低下火炉边,有底宜人意若便",表达了诗人在温暖舒适的室内,享受着冬日的悠闲时光。这一幕营造出一种隐逸自得、远离尘嚣的心境。

接着的两句"移疾何妨闲五日,放慵犹欲醉终年",展示了诗人在病中也能保持一种乐观豁达的心态。即便是身体有所不适,也不过是一时之困扰,且愿意沉浸于此种悠然自得的状态,无需急于恢复,也无须过分忧虑。

"平生亲友怀天末,谈笑妻儿在目前",则写出了诗人对现实生活中的美好时刻有着深切的感受。即使是在生命的暮年,身边的亲人、朋友仍旧是他心灵上的依靠和慰藉。

最后两句"谁似匡庐白居士,暮年华发洛阳仙",则是一种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诗人将自己理想中的生活状态与古代隐逸之士相提并论,这里所谓的"匡庐白居士",是指东汉时期的隐逸者白夷甫,他以不仕而闻名于世。而"暮年华发洛阳仙"则是一种超脱尘俗、达观自在的人生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写,以及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安贫乐道、知足常乐的情怀。

收录诗词(2256)

张耒(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 字:文潜
  • 号:柯山
  •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 生卒年:1054—1114年

相关古诗词

十二月十七日移病家居成五长句(其三)

凭高游目快遐瞻,落日孤云与水兼。

万顷泽空供雪意,一枝梅笑破冬严。

擎苍未减飞扬兴,引满何辞斗石添。

杨柳催春兼警客,荒沟照影弄纤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盐]韵

十二月十七日移病家居成五长句(其二)

老去尘怀痛洗煎,虚舟不系任回沿。

寸心若变有如日,万事不忧终在天。

莫为饥寒弃南亩,须知穮蓘有丰年。

桃符侲子喧闾巷,又向江城十岁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十月二十日夜大雨雹震电先是数日极暖至是方稍晴

江乡节候异中州,十月狂雷震未休。

二年到耳同常事,一夜雨声如蚤秋。

想见麦畦添宿润,更欣蔬甲长新柔。

东堂晚望无氛祲,洗出樊山紫翠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万松亭有感

荦确山行穿翠微,石云秋露湿秋衣。

朦胧小睡还成梦,讽咏新诗且疗饥。

千里归来人事改,四年辛苦旧容非。

祇应亭下青云盖,依旧苍腰耸十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