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应得烟霞出俗心,茅山道士共追寻。
闲怜鹤貌偏能画,暗辨桐声自作琴。
长啸每来松下坐,新诗堪向雪中吟。
征南幕里多宾客,君独相知最校深。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籍的作品,名为《送杨州判官》。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不舍之情。
诗中的“应得烟霞出俗心”表明被送别的人物具有超脱世俗的心性,而“茅山道士共追寻”则描绘了一种共同追求道法、探讨生命真谛的情景。这两句通过借助茅山道士这一特定的文化符号,传达了对友人精神世界的认同与赞美。
“闲怜鹤貌偏能画”可能是指朋友在艺术上有独到之处,能够捕捉到鹤的神态并加以描绘。紧接着的“暗辨桐声自作琴”则显示了朋友对音乐的敏感和创造力,能够从自然的声音中获得灵感,创作出自己独特的琴声。
“长啸每来松下坐”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交情,每当朋友到来,他们都会在松树下共度时光。这不仅描绘了一种闲适自得的情境,也象征着一种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紧接着的“新诗堪向雪中吟”则显示了诗人在与友人相处时,常有新的灵感涌现,以至于能够在雪中吟诵出新的诗篇。
最后两句“征南幕里多宾客,君独相知最校深”,通过对比众多宾客和特定的人物之间的深厚情谊,强调了诗人与被送别之人的特殊关系。在这充满了文学色彩的背景下,“校”字用得恰到好处,不仅意味着比较,更有深入了解和珍视之意。
综观全诗,可见张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以及对友人才华与品性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对朋友的不舍与赞赏。同时,这种情感的表达也体现出了唐代文人的审美趣味和他们的情感世界。
不详
唐代诗人。汉族,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为乌江人
扬旌过陇头,陇水向西流。
塞路依山远,戍城逢笛秋。
寒沙阴漫漫,疲马去悠悠。
为问征行将,谁封定远侯。
南原相送处,秋水草还生。
同作忆乡客,如今分路行。
因谁寄归信,渐远问前程。
明日重阳节,无人上古城。
词客南行宠命新,潇湘郡入曲江津。
山幽自足探微处,俗朴应无争竞人。
郭外相连排殿阁,市中多半用金银。
知君不作家私计,迁日还同到日贫。
遍住江南寺,随缘到上京。
多生修律业,外学得诗名。
讲殿偏追入,斋家别请行。
青枫乡路远,几日尽归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