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南原相送处,秋水草还生。
同作忆乡客,如今分路行。
因谁寄归信,渐远问前程。
明日重阳节,无人上古城。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送别的场景,南原相送之地,秋水带来了草木的再生,但这种自然界的生命力与即将分别的情感形成对比。诗人和友人都是怀念家乡的客人,现在却不得不分两条路各自行走。这份离别之情,是通过“因谁寄归信”来表达的,信件中充满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与牵挂。随着距离的逐渐拉远,对未来的旅途和前程也充满了询问。
最后两句“明日重阳节,无人上古城”,则是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在一个没有人烟的古老城堡中度过重阳节(即重九,也就是农历九月初九)的孤独与愁绪。这里的“无人”强化了离别后的寂寞感。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了一种淡淡的悲凉情怀和对友人的深切思念,是一首表达离别之情的佳作。
不详
唐代诗人。汉族,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为乌江人
词客南行宠命新,潇湘郡入曲江津。
山幽自足探微处,俗朴应无争竞人。
郭外相连排殿阁,市中多半用金银。
知君不作家私计,迁日还同到日贫。
遍住江南寺,随缘到上京。
多生修律业,外学得诗名。
讲殿偏追入,斋家别请行。
青枫乡路远,几日尽归程。
塞上如今无战尘,汉家公主出和亲。
邑司犹属宗卿寺,册号还同虏帐人。
九姓旗幡先引路,一生衣服尽随身。
毡城南望无回日,空见沙蓬水柳春。
老著青衫为楚宰,平生志业有谁知。
家僮从去愁行远,县吏迎来怪到迟。
定访玉泉幽院宿,应过碧涧早茶时。
向南渐渐云山好,一路唯闻唱竹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