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宗皇帝挽歌词四首(其二)

虞帝南巡后,殷宗谅闇中。

初辞铸鼎地,已闭望仙宫。

晓落当陵月,秋生满旆风。

前星承帝座,不使北辰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古代帝王南巡及对天体运行的崇拜之作,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笔触,将自然景观与皇权神话紧密相连,展现了当时社会对于君主无上的尊崇。

"虞帝南巡后,殷宗谅闇中。初辞铸鼎地,已闭望仙宫。"

这里诗人提及远古的虞帝(即舜帝)进行南巡,同时指出殷商王朝的人们对此事抱有敬畏之心。这两句描绘了一种崇高而神秘的场景,其中“铸鼎”可能暗示着古代祭祀天地、炼制仙丹的神器,而“望仙宫”则表达了人们对于超脱凡尘、追求不朽之境界的向往。

"晓落当陵月,秋生满旆风。"

接下来的两句则描写了自然景象中的奇观,“晓落当陵月”可能是指某种罕见的天文现象,或许是一种神秘的光芒照耀着皇帝巡游之地;“秋生满旆风”则是对秋日里飘扬的旗帜(旆)所引起的风景进行描绘,这些旗帜或许是用来庆祝或护送皇帝南巡。

"前星承帝座,不使北辰空。"

最后两句则直接将皇权与天文现象相联系,“前星”指的是某颗特定的星宿,可能暗示着某种吉兆;“承帝座”意味着这颗星是为帝王所坐之处而存在的;“不使北辰空”则是说这种神圣的安排不会让北方的明亮之星(北辰,即北极星)显得孤单或无用,因为皇帝的威严与天体运行同在,构成了一种宇宙秩序。

这首诗通过对古代帝王活动和自然现象的描写,展现了当时社会对于君主权力的崇拜,以及对于天地万物之间联系的神圣观念。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德宗皇帝挽歌词四首(其三)

业大承宗祖,功成付子孙。

睿文诗播乐,遗训史标言。

节表中和德,方垂广利恩。

悬知千载后,理代数贞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德宗皇帝挽歌词四首(其四)

梦减三龄寿,哀延七月期。

寝园愁望远,宫仗哭行迟。

云日添寒惨,笳箫向晚悲。

因山有遗诏,如葬汉文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樱桃花下叹白发

逐处花皆好,随年貌自衰。

红樱满眼日,白发半头时。

倚树无言久,攀条欲放迟。

临风两堪叹,如雪复如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醉中见微之旧卷有感

今朝何事一沾襟,检得君诗醉后吟。

老泪交流风病眼,春笺摇动酒杯心。

银钩尘覆年年暗,玉树泥埋日日深。

闻道墓松高一丈,更无消息到如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