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蔬二首(其二)

种蔬南冈下,地薄旱亦久。

抱瓮出复入,拮据病两手。

辍耕起长叹,四海万亿亩。

过亢今若兹,我谁与糊口。

县官祈雨泽,四望已并走。

巫女歌且舞,土龙矫其首。

上天何寥寥,百请未一偶。

霖雨待尔辈,古人亦可丑。

咄嗟云汉诗,万古竟何有。

天地何不仁,百姓为刍狗。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农民在贫瘠干旱的土地上辛勤劳作的艰辛生活。诗人以“种蔬南冈下”开篇,点明劳动地点,接着描述土地的恶劣条件,“地薄旱亦久”,暗示了农民面临的自然挑战。通过“抱瓮出复入,拮据病两手”这一细节描写,生动展现了农民劳作的辛苦和劳累。

“辍耕起长叹,四海万亿亩”表达了农民对广阔土地的感慨,以及面对如此大面积土地的耕作时所感受到的压力和无奈。“过亢今若兹,我谁与糊口”则直接揭示了农民在极端天气条件下生存的艰难,他们担忧如何维持生计。

接下来,诗人转向对官方祈雨行为的讽刺,“县官祈雨泽,四望已并走。巫女歌且舞,土龙矫其首”。这几句描绘了官员们在祈雨仪式上的形式主义表现,与农民的真实困境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对社会阶层差异的批判。

“上天何寥寥,百请未一偶”表达了诗人对天道不公的质疑,以及对农民长期遭受干旱之苦而得不到救济的愤怒。最后,“霖雨待尔辈,古人亦可丑。咄嗟云汉诗,万古竟何有。天地何不仁,百姓为刍狗”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将对现实的不满上升到对宇宙秩序的质疑,表达了对农民命运的深切同情和对社会公正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反思,展现了宋代农民生活的艰苦与社会的不公,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社会问题的深刻洞察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1702)

刘敞(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经学家、散文家。一作原甫,临江新喻荻斜(今属江西樟树)。庆历六年与弟刘攽同科进士,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贤院学士。与梅尧臣、欧阳修交往较多。为人耿直,立朝敢言,为政有绩,出使有功。学识渊博,欧阳修说他“自六经百氏古今传记,下至天文、地理、卜医、数术、浮图、老庄之说,无所不通;其为文章尤敏赡”,与弟刘攽合称为北宋二刘,著有《公是集》

  • 字:原父
  • 生卒年:1019—1068

相关古诗词

重阳

劳生惜流阴,徂岁逼穷律。

灿灿黄菊花,离离紫茱实。

芳香不可再,采掇自有术。

零落势足悲,盛时亦未失。

登高散百虑,驱马恣所出。

或云避阳九,可以纳元吉。

嘉愿谁间然,且当醉终日。

形式: 古风 押[质]韵

浚井

凿井勿惮深,汲绳欲令长。

凿深源不竭,汲远气自凉。

岂如潢污水,汩汩道路旁。

虽复不远求,饮之剧燖汤。

虚烦生四支,淟涊不自强。

野语合为国,愿君著岩廊。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古寺

唐殿弛栋梁,空庭长荆棘。

坳堂客水腥,坏碣苔藓积。

经营东晋始,远近千岁逼。

兴废纷可悲,徘徊意不怿。

尚馀土木巧,未露斤斧迹。

使鬼固已劳,斯民忍终役。

悠悠竞颓波,扰扰非一国。

台城更荒唐,万古共悽恻。

形式: 古风

书候潮亭

沧江浸长空,天使限南北。

繁阴属暮岁,波浪无时息。

烈风何轰豗,深木腾霹雳。

远吹湖中白,来蔽江南碧。

巉岩千峰玉,变化不可测。

恐是时向晚,鬼神任胸臆。

烛龙衔长耀,来集昆岭侧。

又疑吴王兵,如荼压上国。

勇气吞中原,晶光洞江北。

久望生悸慄,嗟我问津客。

横流岂难制,路险未可得。

吾道固当然,滔滔欲谁易。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