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萧萧下庭叶,未晚闭柴门。
故箧搜诗读,残灯唤酒温。
砧鸣深巷月,犬吠隔溪村。
人世如无夜,劳生事更繁。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夜晚景象。开篇“萧萧下庭叶”,便是以动人心魄的声音,传达出树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的意境,读者仿佛能听见那清脆的声响。
紧接着,“未晚闭柴门”则展现了诗人对夜晚宁静氛围的期待与珍惜之情。这里的“未晚”,暗示着时间还早,而“闭柴门”则是希望能够将外界的喧嚣隔绝,享受这份静谧。
第三句“故箧搜诗读”透露出诗人对往昔文学作品的追怀与探寻。古代文人常用竹简或纸莎为书写材料,而“故箧”则是指保存这些文字的箱子。在夜深人静之际,诗人从容不迫地翻阅着这些宝贵的知识财富。
“残灯唤酒温”,则是在这样的阅读氛围中,诗人以微弱的灯光为伴侣,以淡淡的酒香来提神。这里的“残灯”与“酒温”,都是夜晚独处时不可或缺的情境描写,它们共同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享受孤独的美好。
下片由“砧鸣深巷月”开始,诗人通过对夜色中的声音和景象进行细腻刻画。这里的“砧鸣”,指的是远处传来的木梢声响,与“深巷月”相结合,不仅强化了夜晚的宁静感,也让读者能在心中构建出一幅幽深小巷下的明月图景。
接下来的“犬吠隔溪村”,则是通过犬吠声的远近来勾勒出更为广阔的空间。夜晚,狗吠声常会穿过山谷、溪流,传递得很远,这里不仅增加了画面感,也增添了一份生活气息。
最后,“人世如无夜,劳生事更繁”,则是诗人对人生和夜晚的哲理思考。这里,诗人借用“人世如无夜”来隐喻时间的流逝与无尽,进而表达了对生活忙碌与劳累的感慨。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境描写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展现了一位文人在宁静夜晚中追求心灵寄托与知识探索的意象。
不详
一作元范。吴儆从孙。精研理学。有《兰皋集》
少年未识堤防老,不办坡翁大字书。
犹有壮心耽万卷,其如昏目负三馀。
睡迟祇怕中宵觉,交淡从教俗轨疏。
瞑坐漫搜诗拨遣,灵台一片炯如初。
有味吟边景,无愁醉里身。
如何连夜梦,只是到家频。
更永迟留月,梅寒漏泄春。
吴王台下泊,访古待清晨。
漫浪同为逆旅人,倏然离合入思频。
清明上巳多愁雨,芍药荼蘼各殿春。
不改交情山翠旧,渐添老色鬓华新。
近来世念寒烟薄,已办青蓑理钓纶。
烟新寒食过,月皎子规来。
万里他乡恨,千年故国哀。
窗深敧枕听,梦短到家回。
为尔添愁寂,春风不耐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