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文应上人

栖迟青山巅,高静身所便。

不践有命草,但饮无声泉。

斋性空转寂,学情深更专。

经文开贝叶,衣制垂秋莲。

厌此俗人群,暂来还却旋。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翻译

我栖息在青山之巅,身心宁静自在。
我不踏有命运之草,只饮那无声的山泉。
我的斋戒之心空灵寂静,学习之情更加专注。
我研读佛经,书页如贝叶般展开,衣物上绣有秋天莲花的图案。
厌恶世俗的人群,我暂时前来,却又很快离去。

注释

栖迟:停留。
青山巅:高山之顶。
高静:高洁宁静。
身所便:适合自己的地方。
有命草:暗示命运的草。
无声泉:无声的山泉。
斋性:斋戒的心性。
寂:寂静。
学情:学习的情感。
专:专注。
经文:佛经。
贝叶:古代印度贝多树叶用来写经书。
衣制:衣物款式。
秋莲:象征高洁的秋莲图案。
俗人群:世俗人群。
暂来:暂时前来。
却旋:很快离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修行者隐居山林的景象和心境。开篇“栖迟青山巅,高静身所便”表明诗人选择了一个高处、安静的地方作为自己的栖息之地,这里“便”字暗示了一种自在与适意。紧接着,“不践有命草,但饮无声泉”则是对这种隐居生活的具体描绘,其中“有命草”可能指的是那些被赋予了某种神圣意义的植物,诗人不愿触碰它们,以示尊重自然;而“无声泉”则形象地表达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清净感受。

下片,“斋性空转寂,学情深更专”揭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的心性如同空谷回音般寂静,而对修行和学习的热忱却越发深厚。这是通过“斋”这一词语来传达的,它通常指的是佛教中的禅定,也包含了一种清净无为的生活态度。

随后,“经文开贝叶,衣制垂秋莲”则展示了诗人对经典的研读和对自然之美的把握。古代书籍常以貝葉為頁,因此“开贝叶”意味着深入探索知识的宝库;而“衣制垂秋莲”则可能是指一种简单而又不失优雅的生活状态,其中“秋蓮”往往象征着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

最后,“厌此俗人群,暂来还却旋”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对清净境界的向往。这里的“暂来还却旋”可能意味着诗人虽然偶尔回到人间,但很快就会返回到他选择的隐居生活中去。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追求精神超脱和内心平静的生活理想。

收录诗词(499)

孟郊(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汉族,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 字:东野
  • 籍贯: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
  • 生卒年:751~814

相关古诗词

赠主人

斗水泻大海,不如泻枯池。

分明贤达交,岂顾豪华儿。

海有不足流,豪有不足资。

枯鳞易为水,贫士易为施。

幸睹君子席,会将幽贱期。

侧闻清风议,饫如黄金卮。

此道与日月,同光无尽时。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赠别殷山人说易后归幽墅

夫子说天地,若与灵龟言。

幽幽人不知,一一予所敦。

秋月吐白夜,凉风韵清源。

旁通忽已远,神感寂不喧。

一悟祛万结,夕怀倾朝烦。

旅辀无停波,别马嘶去辕。

殷勤荒草士,会有知己论。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赠崔纯亮

食荠肠亦苦,强歌声无欢。

出门即有碍,谁谓天地宽。

有碍非遐方,长安大道傍。

小人智虑险,平地生太行。

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

始知君子心,交久道益彰。

君心与我怀,离别俱回遑。

譬如浸蘖泉,流苦已日长。

忍泣目易衰,忍忧形易伤。

项籍岂不壮,贾生岂不良。

当其失意时,涕泗各沾裳。

古人劝加餐,此餐难自强。

一饭九祝噎,一嗟十断肠。

况是儿女怨,怨气凌彼苍。

彼苍若有知,白日下清霜。

今朝始惊叹,碧落空茫茫。

形式: 古风

赠李观

谁言形影亲,灯灭影去身。

谁言鱼水欢,水竭鱼枯鳞。

昔为同恨客,今为独笑人。

舍予在泥辙,飘迹上云津。

卧木易成蠹,弃花难再春。

何言对芳景,愁望极萧晨。

埋剑谁识气,匣弦日生尘。

愿君语高风,为余问苍旻。

形式: 古风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