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寂照庵主

远引高踪继覆盆,一龛枯寂是前身。

秀峰影里闲揩眼,见尽深云未到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翻译

远离尘世的足迹,追寻高山的隐逸生活,如同覆盆草木般孤独而寂静,
这便是我往昔的形态,一个静谧的龛室映照着秀美的山峰。

注释

远引:远离尘世。
高踪:高山的隐居生活。
继覆盆:如同覆盆草木般孤独。
龛:静谧的小室。
枯寂:寂静。
前身:往昔的形态。
秀峰:秀美的山峰。
影里:在山峰的倒影中。
闲揩眼:悠闲地擦拭眼睛。
见尽:看遍。
深云:深深的云层。
未到人:还未有人到达。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远离尘嚣,选择清修的生活。"远引高踪继覆盆",意指他追寻高尚的足迹,如同覆盆之后的隐逸,暗示了他对世俗生活的超脱。"一龛枯寂是前身",则表达了庵主在寂照庵中过着清苦而内心宁静的生活,仿佛他的前生就是为了这样的修行而存在。

"秀峰影里闲揩眼",通过描绘秀美的山峰倒映在庵主的眼前,展现了他身处自然环境中的闲适与淡然,仿佛在山水之间洗涤心灵。"见尽深云未到人",进一步强调了他的孤寂,即使云深人迹罕至,庵主却能独自欣赏这深远的云海,反映出其内心的超然和对禅定的追求。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寥寥数语,刻画出一位寂照庵主远离尘世纷扰,沉浸在自然与禅定中的形象,体现了宋代理学与佛教禅宗融合的修行境界。

收录诗词(545)

释智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陈。16岁依近邑的普明寺僧师蕴出家。宝祐四年(1256年),在灵隐寺鹫峰庵受请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利寺。景定元年(1260年),入住柏岩慧照寺。五年(1264年),受诏住临安府净慈报恩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五年(1269年),卒,年八十五。为运庵禅师法嗣

  • 号:虚堂
  • 籍贯:四明象山(今属浙江)
  • 生卒年:1185年—1269年

相关古诗词

寄崇福源长老

一发千钧适此时,风前无语皱双眉。

松源正脉将枯竭,浚发灵源复是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寄雪窦足首座

光芒曾不著纤埃,拂拭磨砻心已灰。

秋夜不禁猿啸月,与谁同上妙高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寄雪窦性首座

祝融峰下烧红叶,应梦山中看白云。

足迹未教容易见,谁知天外有人闻。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

寄婺守赵玉堂

儒释同科到者稀,道融冰雪鉴精微。

和平堂上公馀坐,静看寒云片片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