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天童山四章(其一)

扪岭回南阿,清娱足平甸。

桑麻蒸微暄,风翻色时变。

籁寂鸣鸟和,树稀行人见。

移意就嶒崚,拓胸先旷散。

缘径抵松栝,层阴失霄汉。

穷搜辟阴森,蹑迹谢羁绊。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游历天童山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之美与心灵之静。首句“扪岭回南阿”,以动作描绘出登山的过程,仿佛读者也一同踏上了这趟旅程。接着,“清娱足平甸”一句,点明了作者在山间行走时的愉悦心情,平野的广阔为这份愉悦提供了背景。

“桑麻蒸微暄,风翻色时变”两句,细腻地描绘了春日里田野的景象,桑麻在微暖的阳光下生长,微风吹过,颜色随风而变,生动展现了季节更迭中的自然变化。

“籁寂鸣鸟和,树稀行人见”则进一步渲染了山林的宁静与和谐,鸟鸣声与风声交织,构成了一曲自然的乐章,而稀疏的树木则让行人的身影显得尤为突出,人与自然在此刻达到了一种微妙的平衡。

“移意就嶒崚,拓胸先旷散”表达了作者在攀登峻岭时的心境变化,从最初的移步换景到逐渐开阔心胸,面对自然的壮丽景色,心灵得到了释放与净化。

“缘径抵松栝,层阴失霄汉”描绘了深入山林深处的场景,沿着曲折的小径前行,最终抵达了松栝(松树)环绕的地方,四周的云雾似乎与天空相接,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穷搜辟阴森,蹑迹谢羁绊”则是对探索未知与摆脱束缚的渴望,通过深入探索幽深的山林,作者试图摆脱日常生活的束缚,寻求心灵的自由与解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作者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一次心灵之旅的美妙体验,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与人类心灵的共鸣。

收录诗词(3925)

姚燮(清)

成就

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经历

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

  • 字:梅伯
  • 号:复庄
  • 籍贯: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
  • 生卒年:1805—1864

相关古诗词

游天童山四章(其二)

鸟道出穷发,盘梁何岭嵤。

披云骋健步,衣带纷苍青。

湍流抗厓激,山响随啸应。

俗心掉尘鞅,微理悟超乘。

饥鼯瞰丹果,飞狖挂绮藤。

物尚有至见,就僻辞诡争。

形式: 古风

游天童山四章(其三)

天门排咫尺,金碧辉招提。

兰台冠丹巘,菌阁陵翠梯。

层层搆复峻,上欲云汉齐。

象王穷窈窕,华盖璎珞衣。

弹指青莲华,幻作峰峦低。

微生苦尘扰,清净夙所希。

持寂意无滓,妙明相因依。

念此一延伫,心与浮云飞。

形式: 古风

游天童山四章(其四)

周览苦纡折,还登叠翠楼。

纵目鲜遗景,奇观能毕收。

白日涵大照,清爽横高秋。

明山东赴江,蜿蜒争上流。

远海北茫昧,势与苍烟浮。

控顾信雄杰,慷慨生浩愁。

排空安有翮,联袂太白游。

回瞰入山路,风淡云夷犹。

峰平树如荠,塔静铃语幽。

间樵濯虹涧,飞鸟下龙湫。

仙根不可招,日暮难久留。

行将觅舆返,身世真浮沤。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望海楼饯王允安还庐江

为君置酒鳌山顶,与君携手登崔嵬。

明朝离别不相见,一饮须尽三百杯。

伤君饥寒剩诗卷,奇骨兀奡黄金台。

不逢王公加拂拭,坐令衣帽生尘埃。

我亦频年不得志,笯鸿困缚排风翅。

语少千秋下笔难,眼无知己狂歌易。

酒楼三月桃花红,珠帘卷入江南峰。

相逢买醉证肝胆,各怜年少皆蒿蓬。

惊人殊态出山鬼,啸风唫雨时相同。

谁使此乐尽今日,当筵把臂生凄恻。

金杯掷碎泪不枯,起坐阑干看海色。

海云不动天风高,炎波黤惨蓬壶遥。

遏胸愁愤千万斛,相与激荡成波涛。

神虬喷雪珍珠碎,烛龙跃日珊瑚摇。

变幻纵横生指顾,何况风波在世路。

扬帆涉险信所难,引马回头不如去。

手持玉酌王郎前,吾辈岂为儿女怜?

愿君此去勿他往,金庭奇奥多神仙。

朱菌芬蒀紫茸腻,饵之可以还华颜。

他时我登此山上,手招白凤骑翩跹。

淩虚排翩下九华,芙蓉拂袖飘苍烟。

与君共寻王子晋,月明迟我浮槎巅。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