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船行

侬家住横山,生长山桥东。

昨日出赛神,忘却拜社公。

来时船头雨,去时船头风。

侬家住云溪,生小绣古佛。

归宁无一程,返棹不终日。

来时半帆风,去时半帆月。

双船遥遥何处分,出得小溪当水门。

姊行持香妹持烛,同向晏公祠内祝。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江南水乡的日常生活与风俗,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女子在水乡中出赛神、拜祭社公的场景,以及她们乘船往返的日常情景。

首段“侬家住横山,生长山桥东。昨日出赛神,忘却拜社公。”开篇即点明了地点和人物背景,通过“忘却”二字,透露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仿佛是不经意间的一次活动,充满了生活化的细节。

接着,“来时船头雨,去时船头风。”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船只在水面上行驶的情景,雨和风作为自然界的元素,既增添了出行的不便,也赋予了画面以动态感和季节的变换,体现了水乡生活的多变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侬家住云溪,生小绣古佛。”这一段转而描写女子的家境与兴趣,云溪的宁静与古佛的庄严形成对比,暗示了女子内心世界的纯净与对宗教文化的尊重。

“归宁无一程,返棹不终日。”表达了女子归家的轻松与自由,无需长途跋涉,一日即可返回,体现了水乡交通的便利与生活的节奏。

“来时半帆风,去时半帆月。”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航行景象,半帆风与半帆月,既是对时间流逝的隐喻,也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展现了水乡夜色的静谧与美丽。

最后,“双船遥遥何处分,出得小溪当水门。”将视线拉远,描绘了船只在水道中的穿梭,以及最终到达目的地的场景,充满了对旅途终点的期待与满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水乡人民的生活状态、情感世界以及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语言流畅自然,情感真挚,富有生活气息,是一幅生动的水乡生活画卷。

收录诗词(448)

洪亮吉(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一字稚存,晚号更生居士。籍贯安徽歙县。乾隆五十五年科举榜眼,授编修。嘉庆四年,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极论时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诏以“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释还。居家十年而卒。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

  • 字:君直
  • 号:北江
  • 籍贯:阳湖(今江苏常州)
  • 生卒年:1746~1809

相关古诗词

行云

行云欲升天,流泉欲注地。

同焉出一山,由来心迹异。

高高下下一日中,水气转绿云光红。

朝云升天暮归岭,只有流泉去无影。

君不见,作霖他日遍九州,努力倘逢东海头。

形式: 古风

汪生彦和出元人画二十幅分赋其五(其一)留侯归汉图

君不见,竹冠布衣位至尊,汉家丞相非高门。

骊山罪徒满阙下,黥面盗首王皆真。

当时入关佐天子,三杰首数韩王孙。

留侯儒者固益上,讵能刀笔同时论。

秦凶竟从赵高匿,楚虐幸有项伯恩。

英雄归汉有本末,丹青照水颜疑神。

平生折节黄石公,我怀独有沧海君。

咸阳原争两竖子,冥冥者鸿竟离群。

始知高视出一世,四皓未免趋风尘。

留侯功成即乞身,心所师者真其人,赤松黄石何足云。

形式: 古风

汪生彦和出元人画二十幅分赋其五(其二)伏生授书图

汉家龙兴及三世,高论六籍搜根株。

济南硕儒老犹在,遐算未断神疑输。

谁何作图貌奇古,牙齿剥落身须扶。

当时秦王厌章句,生也幸得逃其诛。

乾坤非常炙燔祸,灰烬尚欲生真儒。

峨峨执经门大夫,太常子弟秀者储。

《尚书大传》世有本,乃谓口授劳呫嚅。

千年此论出安国,更以隶佐亡蝌书。

我怀不以紫夺朱,兀兀起坐重披图。

还怜真本生已易,断篇何止将蒲姑。

形式: 古风

汪生彦和出元人画二十幅分赋其五(其三)季布任侠图

君不见,辒凉夜半离法宫,豪杰扰扰黄尘中。

原尝春陵有家法,杀人乱世非英雄。

谁何要间佩两龙,短裘骏马羞雷同。

报仇结客尽一世,末路顾与曹邱通。

我怀嗤此田舍翁,兀兀一饮还千钟。

呜呼男儿不种东陵瓜,有酒亦浇剧孟家。

勋名生在死即尽,姓氏肯使余人夸。

披图怜君钟然诺,广柳车来容束缚。

一生幸免两头虫,令人千载悲丁公。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