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至日太史登台书云物

至日行时令,登台约礼文。

官称伯赵氏,色辨五方云。

昼漏听初发,阳光望渐分。

司天为岁备,持简出人群。

惠爱周微物,生灵荷圣君。

长当有嘉瑞,郁郁复纷纷。

形式: 排律 押[文]韵

翻译

到了冬至时节行礼仪,登上高台按礼法约定相聚。
官员被称为伯赵氏,能辨别象征五方的云彩。
白天的漏刻刚开始计时,遥望阳光逐渐西斜。
掌管天文历法为新年做准备,手持简册走出人群。
皇上的仁爱遍及细微之物,万物生灵都感戴圣君的恩泽。
常常会有吉祥的征兆,茂盛而纷繁展现。

注释

至日:冬至,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那一天。
行时令:进行时节性的活动或仪式。
登台:登上高台或平台。
约礼文:按礼仪规定进行聚会或仪式。
官称:官职的称呼。
伯赵氏:古代传说中的官员,可能指代负责天文历法的官员。
色辨:通过颜色辨别。
五方云:代表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的云色,常用于占卜。
昼漏:古代计时工具,通过滴水或沙漏来计量白天的时间。
听初发:开始聆听漏刻的声音,意即时间的起始。
阳光望渐分: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阳光渐渐分散,意指时间推移。
司天:主管天文、气象的机构或官员。
岁备:为新的一年做准备。
持简:手持记录事物的竹简或书简。
出人群:从人群中走出来,引申为承担起职责。
惠爱:仁慈与爱护。
周微物:遍及细微之物,指关怀无微不至。
生灵:所有的生物。
荷:承受,蒙受。
圣君:贤明的君主。
长当:长久会。
嘉瑞:美好的祥瑞,吉祥的征兆。
郁郁复纷纷:形容繁荣茂盛,又多又密的样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太史在太阳当空之时,登上瞭望台观察天象并记录云物的景象。其中,“至日行时令”表明了太阳正午时分的重要性,而“登台约礼文”则显示出古代官员对于仪式和文献的重视。

诗中的“官称伯赵氏,色辨五方云”一句,透露出官员对天象的识别能力,这里的“伯赵氏”可能是指太史的某种称谓或职位。而“色辨五方云”则展示了古代人们对于自然现象的细致观察和分类。

“昼漏听初发,阳光望渐分”两句通过对日晷(昼漏)和阳光变化的描绘,强调了时间流逝和季节更迭的主题。太史在这里扮演着记录和解读自然规律的角色。

“司天为岁备,持简出人群”表明了太史的职责是为了年终的总结准备,而他走出人群则显示其独立性和专业性。“惠爱周微物,生灵荷圣君”两句强调了统治者对天下万物的关怀和民众对于圣明君主的感激之情。

最后,“长当有嘉瑞,郁郁复纷纷”表达了一种美好祥瑞持续存在的愿望,以及这种吉祥气氛如同云朵一般浓厚而弥漫。

整首诗通过对太史活动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古代官员对于天文观测的重要性,以及他们在维护国家礼仪和解读自然规律中的角色。同时,也反映出古人对于君主惠泽和祥瑞的美好愿望。

收录诗词(1)

于尹躬(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贺秘监归会稽诗

飞名紫府内,抗手白云乡。

道与松乔匹,荣辞园绮行。

夫君既鹤驾,幼子复霓裳。

少别留宸藻,东南归路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夏杪登越王楼临涪江望雪山寄朝中知友

巴西西北楼,堪望亦堪愁。

山乱江回远,川清树欲秋。

晴明中雪岭,烟霭下渔舟。

写寄朝天客,知余恨独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冬日宴群公于宅各赋一字得杯

陋巷朱轩拥,衡门缇骑来。

俱裁七步咏,同倾三雅杯。

色动迎春柳,花发犯寒梅。

宾筵未半醉,骊歌不用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冬日野望寄李赞府

地际朝阳满,天边宿雾收。

风兼残雪起,河带断冰流。

北阙驰心极,南图尚旅游。

登临思不已,何处得销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