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复鲁斋先生上蔡书院图诗二首(其一)

生平杖履未东湖,喜自师门见画图。

堤贯横桥分半水,规方盈尺已全模。

衣冠上蔡存遗绪,弦诵濂溪可合符。

此地先生开道脉,尚迟从往我非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翻译

我一生未曾亲临东湖,欣喜在师门见到画图。
湖堤穿过横桥,划分了半个水面,小小的模型已完整呈现规整的方形。
上蔡的风范衣冠流传,濂溪的教诲如弦歌诵读相符。
这里先生开启学术传承,我若现在追随还为时尚早,因为我并非他的门徒。

注释

生平:一生。
杖履:行走。
东湖:指某个地方。
喜:喜悦。
师门:老师或学派。
画图:描绘的景象。
堤贯:湖堤贯穿。
横桥:横跨的桥。
规方:方形。
盈尺:满一尺。
全模:完整的模型。
衣冠:指代士大夫阶层。
上蔡:古代地名,这里代指学问渊源。
遗绪:遗留的传统。
弦诵:弹奏弦乐和诵读。
濂溪:宋代理学家周敦颐,号濂溪。
先生:指有学问的人。
开道脉:开创学术道路。
尚迟:还为时过早。
从往:追随。
非夫:不是合适的人选。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学者金履祥对上蔡书院图的赞美之作。诗人以个人的经历为引,感叹未能早年亲临东湖书院,但通过师门所见的画图,他领略到了书院的风貌。"堤贯横桥分半水"形象描绘了书院依水而建,桥梁与堤岸相映成趣,规制严谨,仅一尺见方的模型已尽显其规模和格局。

"衣冠上蔡存遗绪"表达了对古代儒家学派,尤其是上蔡学派(以程颐、程颢兄弟为代表)的尊崇,认为书院延续了他们的学术传统。"弦诵濂溪可合符"则进一步强调书院教育秉承着濂溪(周敦颐)的理学教诲,两者理念相契合。

最后,诗人称颂书院的开创者为后人开辟了学术道路,遗憾自己未能早些追随,自谦并非其门徒。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是对书院的敬仰,也是对自己未能亲历的惋惜,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学识和对教育的尊重。

收录诗词(86)

金履祥(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挽王易岩

石笋孙枝萃众芳,少推夙慧映诸郎。

故家文献典刑在,前辈风流气脉长。

误把一编黄纸册,未沾数寸绿袍香。

同云惨澹西原路,赖有遗编死不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挽北山子何子三首(其三)

每侍图书右,令人俗虑空。

隐忧惟世变,卧病亦春融。

圣处一言敬,天然万理中。

音容今永已,哀痛隔幽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挽北山子何子三首(其二)

昔年夫子在,已虑晓星稀。

气运嗟辰岁,天文动少微。

素帏兄并殡,丹旐子同归。

总是堪伤处,瑶琴声更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挽北山子何子三首(其一)

道自朱黄逝,人多名利趋。

独传真统绪,惟下实工夫。

粹德两朝慕,清风四海孤。

斯文端未丧,千古起廉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