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

洞庭春水如天,岳阳楼上谁开宴。

飘零郑子,危栏倚遍,山长恨远。

何处兰舟,彩霞浮漾,笙箫一片。

有娥眉起舞,含嚬凝睇,分明是、旧仙媛。

风起鱼龙浪卷,望行云、飘然不见。

人生几许,悲欢离聚,情钟难遣。

闻道当时,汜人能诵,招魂九辩。

又何如乞我,轻绡数尽,写湘中怨。

形式: 词牌: 水龙吟

翻译

洞庭湖春天的水面如天空一般开阔,岳阳楼上有谁在设宴庆祝。
漂泊的郑子,倚遍了高高的栏杆,心中满是对远方深深的思念。
不知何处的兰舟,彩霞映照下,乐声悠扬,只听见一片笙箫声。
有美人起舞,含羞凝视,那分明是旧时的仙子。
风起时,鱼儿龙虾在波涛中翻滚,望着行云,却已不见踪影。
人生短暂,悲欢离合,情感深沉难以排遣。
听说当年,有人能吟诵《招魂九辩》,唤回逝去的灵魂。
又怎能比得过,我渴望用尽所有轻薄的丝绸,写下湘江中的哀怨之情。

注释

洞庭:湖名,位于中国湖南省。
岳阳楼:中国古代名楼,位于洞庭湖畔。
飘零:形容漂泊不定,流离失所。
娥眉:形容女子美丽的眉毛,代指美女。
招魂:古代传说中的召唤亡灵仪式。
轻绡:古代一种薄而透明的丝织品,常用来比喻诗文或情感细腻。
湘中:湘江流域,今湖南地区。

鉴赏

这首元代白朴的《水龙吟》描绘了洞庭湖春天的景色和诗人的情感体验。开篇以“洞庭春水如天”起笔,展现出湖面广阔,水天一色的壮丽景象,引出岳阳楼上的宴饮场景。接着,诗人将自己比作飘零的郑子,倚遍危栏,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对远方的思念。

“何处兰舟,彩霞浮漾,笙箫一片”描绘了湖上泛舟的欢乐画面,然而这美景并未消解诗人的愁绪,反而勾起了他对旧日仙子般的女子的回忆。接下来,风起浪涌,行云飘渺,诗人感叹人生的无常和情感的难以排遣。

最后,诗人提及“汜人能诵,招魂九辩”的典故,表达了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自己无法传达内心深沉哀怨的无奈。整首词通过洞庭湖景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元代文人墨客的怀旧与感伤之情。

收录诗词(152)

白朴(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后改名朴,字太素。汉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附近),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终身未仕。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曲作家、杂剧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合称为元曲四大家。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月英花月东墙记》等

  • 字:仁甫
  • 号:兰谷
  • 生卒年:1226—约1306

相关古诗词

水龙吟.九日同诸公会饮钟山望草堂有感

倚天钟阜龙蟠,四时青壁云烟润。

陂陀十里,苍鬓夹路,清风缓引。

兰若西边,草堂别崦,遗基犹认。

自猿惊鹤怨,山人去后,谁更向、此中隐。

独爱丹崖碧岭,枕平川、人家相近。

登临对酒,茱萸香细,莓苔坐稳。

老计菟裘,故应来就,林泉佳遁。

怕烟霞笑我,尘容俗状,把山英问。

形式: 词牌: 水龙吟

水调歌头

楼船万艘下,钟阜一龙空。

胭脂石井犹在,移出景阳宫。

花草吴时幽径,禾黍陈家古殿,无复戍楼雄。

更道子山赋,愁杀白头翁。记当年,南北恨,马牛风。

降幡一片飞出,难与向来同。

壁月琼枝新恨,结绮临春好梦,毕竟有时终。

莫唱后庭曲,声在泪痕中。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押[东]韵

水调歌头

三元秘秋水,□□□□□。

天人点破消息,梦里悟南华。

河伯徒□□□,□□□归毫末,一笑井中蛙。

试问漆园老,谁是大方家。□黄钟,推甲子,定无差。

悠悠天理人事,风外万飞沙。

且弄空山明月,自荐寒泉秋菊,睡起漱朝霞。

更欲辨齐物,银海眩生花。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押[麻]韵

水调歌头

苍烟拥乔木,粉雉倚寒空。

行人日暮回首,指点旧离宫。

好在龙蟠虎踞,试问石城钟阜,形势为谁雄。

慷慨一尊酒,南北几衰翁。赋朝云,歌夜月,醉春风。

新亭何苦流涕,兴废古今同。

朱雀桥边野草,白鹭洲边江水,遗恨几时终。

唤起六朝梦,山色有无中。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