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施徽州二首(其一)

御史英名世罕俦,峨冠聊复渐承流。

治功要自先冯翊,大惠何妨始歙州。

野媪定知还去虎,山民从此罢赍牛。

百年善政须公继,尺一书颁愿少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御史的英名世上罕见,高冠暂且顺应潮流。
治理国家的关键从冯翊开始,大的恩惠不妨从歙州起头。
乡野老妇肯定能识别虎患,山民从此不必再带牛群前往。
百年的好政策期待您继续推行,恳请您在颁发命令时稍作停留。

注释

御史:古代官职,负责监察和纠劾。
罕俦:罕见的伴侣,形容非常稀有。
峨冠:高高的帽子,古代官员的象征。
承流:顺应潮流,接受新的思想或做法。
冯翊:古地名,今陕西一带,这里指从地方做起。
大惠:大的恩惠,指有利于民生的政策。
歙州:古地名,今安徽黄山市,此处举例实施善政的地方。
野媪:乡村老妇,媪指老年妇女。
去虎:去除虎患,比喻解决地方问题。
赍牛:携带牛只,可能指过去为了交易或进贡而运输牛。
善政:良好的政治措施。
公继:由您继续推行。
尺一书:古代文书,表示正式的命令或任命。
愿少留:希望您能稍微停留,暗示希望他能多留任一段时间。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韩元吉为施徽州(施州知州)所作的送别诗,表达了对施徽州的赞美和对其治理能力的肯定。首句“御史英名世罕俦”赞扬施徽州如御史般的杰出才能,世间少有匹敌。次句“峨冠聊复渐承流”暗示他将继承并发扬前任的优秀传统。

第三句“治功要自先冯翊”,提到冯翊地区可能是施徽州曾任职的地方,强调他的治绩应从这里开始,展现了他的政绩导向。第四句“大惠何妨始歙州”进一步强调施徽州在歙州推行的惠民政策,表明他关心民生。

后两句“野媪定知还去虎,山民从此罢赍牛”通过描绘农村妇女不再需要携带牛肉进山的场景,生动展现了施徽州带来的治安与和平,以及百姓生活的改善。最后,“百年善政须公继,尺一书颁愿少留”表达出诗人希望施徽州的善政能够长久延续,并恳切地希望他能多停留一段时间,继续造福一方。

整首诗以赞美施徽州的政绩和人格魅力为主,寄寓了对他的期待和祝福。

收录诗词(686)

韩元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一作许昌(今属河南)人。词多抒发山林情趣,如〔柳梢青〕"云淡秋云"、〔贺新郎〕"病起情怀恶"等。著有《涧泉集》、《涧泉日记》、《南涧甲乙稿》、《南涧诗余》。存词80余首

  • 字:无咎
  • 号:南涧
  • 籍贯:开封雍邱(今河南开封市)
  • 生卒年:1118~1187

相关古诗词

送赵蕃辰州司理

故家零落眼中稀,岁月峥嵘踏路岐。

诗解穷人君莫恨,钱能使鬼我方知。

片言折狱非无日,谈笑封侯会有时。

一上梅山吊槃瓠,剩题佳句写幽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送谅弟丞邵阳

春水生南涧,吾衰久索居。

三年还作别,数字且频书。

文史差无负,田园慨未馀。

常存爱民意,门户有权舆。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送梁士衡归馀杭(其一)

一水分他县,音书近可传。

飘零俱北客,憔悴各中年。

破屋春风里,扁舟夜雪前。

故人逢短簿,为话意茫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送温伯玉二首(其二)

牛渚青山路,衰迟旧往来。

西风动黄叶,朔雪记寒梅。

戍鼓边城近,楼船猛士催。

然犀不用照,拔剑忆澹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