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哀十首(其四)

兰凋玉穗景伤春,国色天香恨失真。

太学荠盐知自喜,高堂供奉只随贫。

月寒雎鸟空啼怨,镜破鸾妆也怆神。

风雨一时无可奈,兰凋玉穗景伤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以“兰凋玉穗景伤春”开篇,描绘了兰花凋谢,玉穗垂落,春景凄凉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逝去的感慨和对春天失去生机的哀叹。接着,“国色天香恨失真”,进一步强调了对美好事物消逝的遗憾之情,将兰花的国色天香与现实中的凋零形成鲜明对比,增加了情感的深度。

“太学荠盐知自喜,高堂供奉只随贫。”这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兰花比作太学中的荠菜和盐,虽然身处贫寒之中,却依然自得其乐;同时,也将兰花与高堂供奉相比较,暗示了兰花即使在贫瘠中也能保持高洁之姿,而高堂供奉则可能因环境所限而显得黯淡无光。这种对比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体现了诗人对兰花坚韧不屈精神的赞美。

“月寒雎鸟空啼怨,镜破鸾妆也怆神。”这两句通过自然界的鸟儿和镜子中的鸾鸟形象,进一步渲染了哀愁的氛围。月寒之下,雎鸟空自哀鸣,象征着无人倾听的孤独与哀怨;破碎的镜子中鸾鸟的妆容,更是让人感到一种深深的悲痛和无奈。这些意象的运用,使得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细腻和深刻。

最后,“风雨一时无可奈,兰凋玉穗景伤春。”总结了全诗的主题,风雨无法改变兰花凋零的命运,也无法挽回春天的逝去。这句话既是对前文情感的总结,也是对生命无常、自然规律不可抗拒的感慨,充满了哲理意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兰花凋零的描绘,以及对自然、人生、社会现象的隐喻,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消逝的哀愁、对坚韧不屈精神的赞美,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收录诗词(275)

李江(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花哀十首(其五)

春暮花残月色昏,逝随流水恨还吞。

听鸾不见窗前影,跨凤空飞夜半魂。

万里稀音愁客路,五云声动喜天阍。

个中悽怆无人问,春暮花残月色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花哀十首(其六)

秋香月薄夜凄清,风冷花寒甚苦情。

夫妇到头谁不愿,乾坤何事误长生。

缉麻本分依中馈,寄信平安问两京。

太息绿窗人不在,秋香月薄夜凄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花哀十首(其七)

草头秋露婺星寒,泪洒西风鼻亦酸。

结发只期同享福,仰夫争奈未为官。

布裙蔽体破还补,藜饭餐时贫亦安。

独倚楼前如一梦,草头秋露婺星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花哀十首(其八)

隙外光阴落木悲,秋光花色月离离。

菱花影里青鸾失,纨扇风前旧手遗。

琴韵已非成好合,砧声只是忆空帷。

天公实不如人意,隙外光阴落木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