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直上昭文便乞闲,貂蝉鬓底未全斑。
静看世事千年后,总在梅花一笑间。
松菊主宾虽自得,君王休戚暗相关。
更须正笏岩廊上,整顿皇家若泰山。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宋伯仁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于政治清明、国泰民安的向往。诗中“直上昭文便乞闲”表现了诗人希望亲近皇帝,得到休息的愿望;“貂蝉鬓底未全斑”则描绘了一种不完整或不完美的状态,可能是对现实政治生活的一种隐喻。接下来的“静看世事千年后,总在梅花一笑间”表达了诗人超脱尘俗,对未来持有一种淡然和乐观态度。梅花常象征着高洁与孤傲,这里可能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寄托。
“松菊主宾虽自得,君王休戚暗相关”则是在说,即使个人生活得以自在,但作为臣子,对于君主的忧愁也应该有所关怀。这反映了古代士大夫对于天下之事的责任感和担当。
最后两句“更须正笏岩廊上,整顿皇家若泰山”表达了诗人对于政治清廉、国家稳固的期望。这里的“正笏”指的是端正冠冕,“岩廊”则可能是宫殿之类的地方;“整顿皇家若泰山”则是在比喻希望皇家的稳固如同泰山一般。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和态度,更反映了他对于国家大事的关注和思考。
不详
坐久如忘世,松窗日未斜。
营巢鸦噪树,作梦蝶眠花。
易课推三画,医方录数家。
瓶笙声未绝,更点土山茶。
暗数春来雨,曾无两日晴。
树连山莫辨,桥与水俱平。
闭户惟便懒,逢人且问耕。
海棠花落尽,憔悴几流莺。
蛮触小功名,须教一念轻。
受恩知报饭,临事贵惩羹。
寿域惟仁宅,心田以道耕。
泰然忘物我,无使狎鸥惊。
天地一蘧庐,吾身自卷舒。
翁能从失马,子亦岂知鱼。
谨独甘居漏,安贫且饭疏。
昨非今未是,宁不赋归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