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暗数春来雨,曾无两日晴。
树连山莫辨,桥与水俱平。
闭户惟便懒,逢人且问耕。
海棠花落尽,憔悴几流莺。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持续多日的春雨带来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在连绵细雨中的淡淡忧郁和田园生活的宁静。开篇两句“暗数春来雨,曾无两日晴”直接传递出久雨不断的氛围,让读者感受到季节的沉重与时间的漫长。
接着,“树连山莫辨,桥与水俱平”生动地展示了雨后的自然景观。树木和山脉在细雨中融为一体,界限模糊不清,而桥梁则与流水之间几乎看不出差别,这种描写既展现了诗人的观察之细腻,也增添了一份超脱世俗的意境。
诗人随后转向内心世界,“闭户惟便懒,逢人且问耕”表明在这样的雨季,人们更多地选择了室内的安逸生活。即使是偶尔与人相遇,也只是询问农事,而非外出劳作,这种描写反映出了久雨给人们带来的某种放松与慵懒。
最后两句“海棠花落尽,憔悴几流莺”则以海棠花的凋零来象征春天即将过去。憔悴是形容心情不宁或忧愁的词汇,而“几流莺”则可能暗示着雨水对大地的滋润与自然生长的影响,虽然有些物是有损,但更多的是生命力旺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形象的描绘,勾勒出一个在久雨中沉浸于田园生活、感慨时光易逝的诗人内心世界。
不详
蛮触小功名,须教一念轻。
受恩知报饭,临事贵惩羹。
寿域惟仁宅,心田以道耕。
泰然忘物我,无使狎鸥惊。
天地一蘧庐,吾身自卷舒。
翁能从失马,子亦岂知鱼。
谨独甘居漏,安贫且饭疏。
昨非今未是,宁不赋归欤。
休将閒耳听云云,只作深居耳不闻。
素志肯随时节改,清贫难许利名分。
忘情茅屋无非燕,著脚春山独是云。
试问急流谁勇退,故园同看木欣欣。
午梦惊回笋簟凉,坦夷襟度即潇湘。
诗高自与梅花好,食淡方知菜味长。
事说万端多画虎,人无一念不亡羊。
满头飞絮春零乱,莫笑狂夫老更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