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东城别故人,腊月迟芳辰。
不惜孤舟去,其如两地春。
花明洛阳苑,水绿小平津。
是日不相见,莺声徒自新。
此诗描绘了一场别离之情,时值腊月,即农历年末的第十二个月份,此时春意已浓,但因别离而显得尤为珍贵。诗人储光羲以“东城别故人”开篇,表达了对亲朋好友告别的情感。
“腊月迟芳辰”一句,设定了诗的背景时间,是在一年之末,当时春日延绵,花正盛放,而诗人的心境却因即将分别而变得淡漠和无奈。
“不惜孤舟去,其如两地春”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远行的决心以及对未来某种美好生活的期待。尽管要离开亲友,但内心依然充满希望,对于未来的憧憬仍旧是春意盎然。
“花明洛阳苑,水绿小平津”中,“花明”指的是花开得明媚,“洛阳苑”则特指洛阳城中的园林,这里描绘了洛阳一带的美丽景色。同时,“水绿小平津”表达了河流清澈,水边风光如画。
最后两句“是日不相见,莺声徒自新”,则是在说在这分别之日,即便是鸟儿的鸣叫,也只能自己欣赏,无法与亲友共同享受,这里的“莺”指的是黄鹂,一种鸟类,其鸣叫常被用来形容春天的景象。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表达了自己的孤独和对美好事物不能共享的哀愁。
总体而言,此诗不仅展示了储光羲深厚的情感,更透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个别离之中的美好憧憬。
不详
祖籍兖州。田园山水诗派代表诗人之一。开元十四年(726年)举进士,授冯翊县尉,转汜水、安宣、下邽等地县尉。因仕途失意,遂隐居终南山。后复出任太祝,世称储太祝,官至监察御史。安史之乱中,叛军攻陷长安,被俘,迫受伪职。乱平,自归朝廷请罪,被系下狱,有《狱中贻姚张薛李郑柳诸公》诗,后贬谪岭南。江南储氏多为光羲公后裔,尊称为“江南储氏之祖”
河桥送客舟,河水正安流。
远见轻桡动,遥怜故国游。
海禽逢早雁,江月值新秋。
一听南津曲,分明散别愁。
清洛带芝田,东流入大川。
舟轻水复急,别望杳如仙。
细草生春岸,明霞散早天。
送君唯一曲,当是白华篇。
精思莫知日,意静如空虚。
三鸟自来去,九光遥卷舒。
新池近天井,玉宇停云车。
余亦苦山路,洗心祈道书。
上士既开天,中朝为得贤。
青云方羽翼,画省比神仙。
委佩云霄里,含香日月前。
君王傥借问,客有上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