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玉燕古钗堕寒水,曲塘无波深见底。
茨菰菱叶烂成泥,唯见芙蓉抱香死。
这首明代诗人王恭的《寒塘曲》描绘了一幅凄美的画面。首句“玉燕古钗堕寒水”以生动的意象,比喻女子失落的珍贵首饰落入冰冷的水面,象征着美好事物的瞬间消逝和主人公内心的失落。接下来,“曲塘无波深见底”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寂静与冷寂,塘水清澈见底,如同反映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
“茨菰菱叶烂成泥”写的是塘中的植物凋零,暗示时光流转,物是人非,而“唯见芙蓉抱香死”则以荷花的形象,表达了对坚贞不渝爱情的赞美或对逝去情感的怀念。荷花在寒水中坚持到最后,即使凋零也保持清香,象征着主人公对过去的执着和对美好记忆的坚守。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世事变迁和情感消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永恒价值的追寻。
不详
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垂帘空见月昏黄,络纬啼来也断肠。
几度系书君不答,雁飞应不到辽阳。
钿弦声里自成行,无那分飞落楚霜。
前侣飘零何处在,青春作伴好还乡。
禅室焚香夜坐同,寺前新塔起悲风。
浮云自是同生灭,空使行人哭远公。
绝顶风凄万木黄,露寒云白色苍苍。
夜深一片藤萝月,照见天河水气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