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

丈夫四方志,结发事远游。

远游历燕蓟,独戍边城陬。

西风垄水寒,明月关山悠。

酬恩仗孤剑,十年弊貂裘。

封侯属何人,蹉跎雪盈头。

老马思故枥,穷鳞忆深流。

弹铗动深慨,浩歌气横秋。

报国期努力,功名良见收。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翻译

丈夫胸怀大志,自少年时就外出求学和远游。
他在远方游历了燕赵之地,独自守卫边疆的小城。
西风吹过田野,河水寒冷,明月照耀下,边关山势显得遥远而寂寥。
他持剑报恩,十年来穿着破旧的貂皮衣裳。
封侯的梦想会落在谁身上?岁月蹉跎,白发已如雪堆积。
老马怀念过去的马厩,困顿的鱼儿向往深深的江河。
他拔剑而起,心中充满感慨,豪情壮志如同秋天的浩渺天空。
他期待着为国家尽力,相信功名终将有所收获。

注释

四方志:远大的志向。
结发:指少年时期。
燕蓟:古代地区名,包括今北京、天津一带。
陬:角落,这里指小城。
垄水:田间的沟渠之水。
关山:边关山脉。
弊貂裘:破旧的貂皮衣服。
蹉跎:光阴虚度,岁月流逝。
老马:比喻年老的人。
深流:深深的江河,象征广阔的天地。
弹铗:《战国策》中冯谖弹铗而歌,表示怀才不遇。
浩歌:大声歌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将士的壮志和征战生活,以及他对国家的忠诚与期许。开篇“丈夫四方志,结发事远游”两句,表达了诗人胸怀大志、渴望远行的抱负。随后的“远游历燕蓟,独戍边城陬”则具体描绘了他在边疆孤守的景象。

“西风垄水寒,明月关山悠”一句,以清冷的秋风和辽阔的夜空,烘托出边塞的萧瑟与寂寞。诗人通过“酬恩仗孤剑,十年弊貂裘”表达了他以武力报效国家、长年累月戎装在身的忠诚。

“封侯属何人,蹉跎雪盈头”则透露出诗人的功绩与荣耀,以及年华老去的无奈。接着的“老马思故枥,穷鳞忆深流”一句,以老马思念旧时水草之地和鱼儿怀念深潭古迹,象征着对过往美好生活的留恋。

在“弹铗动深慨,浩歌气横秋”中,诗人通过抚琴和高声歌唱,表达了内心的沉思与壮阔的情感。最后,“报国期努力,功名良见收”强调了诗人对国家忠诚不渝,以及期待功业成就、名声永存的愿望。

整首诗语言雄浑,情感真挚,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展现了边塞将士的孤独与坚守,以及他们对国家忠诚和对个人荣耀的渴望。

收录诗词(270)

戴叔伦(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 字:幼公(一作次公)
  • 籍贯:润州金坛(今属江苏)
  • 生卒年:732—789

相关古诗词

屯田词

春来耕田遍沙碛,老稚欣欣种禾麦。

麦苗渐长天苦晴,土乾确确锄不得。

新禾未熟飞蝗至,青苗食尽馀枯茎。

捕蝗归来守空屋,囊无寸帛瓶无粟。

十月移屯来向城,官教去伐南山木。

驱牛驾车入山去,霜重草枯牛冻死。

艰辛历尽谁得知,望断天南泪如雨。

形式: 古风

去妇怨

出户不敢啼,风悲日悽悽。

心知恩义绝,谁忍分明别。

下坂车辚辚,畏逢乡里亲。

空持床前幔,却寄家中人。

忽辞王吉去,为是秋胡死。

若比今日情,烦冤不相似。

形式: 古风

古意

悠悠南山云,濯濯东流水。

念我平生欢,托居在东里。

失既不足忧,得亦不为喜。

安贫固其然,处贱宁独耻。

云闲虚我心,水清澹吾味。

云水俱无心,斯可长伉俪。

形式: 古风

古意寄呈王侍郎

夜光贮怀袖,待报一顾恩。

日向江湖老,此心谁为论。

形式: 古风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