勖用济

君不见侯家夜夜朱筵开,残杯冷炙谁怜才。

长安三上不得意,蓬头黧面仍归来。

呜呼世情日千变,驾车食肉人争羡。

读书弹琴聊自娱,古来哲士能贫贱。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柴静仪的《勖用济》描绘了一幅落魄文人的生活图景。首句“君不见侯家夜夜朱筵开”,以对比手法展现出权贵之家的奢华夜宴,而下一句“残杯冷炙谁怜才”则揭示了才子在这些盛宴中被忽视的境遇,表达了对才华被埋没的感慨。

接下来,“长安三上不得意”暗指诗人多次在京都长安求取功名未果的经历,暗示了仕途的坎坷。“蓬头黧面仍归来”形象地刻画了他满面风霜、失意归乡的模样,流露出一种无奈和落寞。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对世态炎凉的批判,“世情日千变”揭示了社会风气的多变和势利,“驾车食肉人争羡”讽刺了那些只看重权势与富贵的人。然而,诗人并未因此沉沦,反而以“读书弹琴聊自娱”表达出坚守自我、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最后以“古来哲士能贫贱”点明,真正的贤德之人能够安于贫困,视贫贱为常事。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主人公的遭遇,展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洞察和对个人操守的坚守,具有一定的讽刺意味和人生哲理。

收录诗词(11)

柴静仪(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白鹿升仙台

野人似我真如鹿,六月披裘受清福。

兴来枕石学云眠,瑶草琪花相伴宿。

飞蝶时时上我身,但见香云不见人。

早知世外容疏懒,悔往尘寰四十春。

形式: 古风

凌虚台看云戏柬内子

残月依依傍檐坠,沙弥雅识山人意。

林端唤起濂溪云,石貌泉声愈清媚。

海门日上天镜开,罡风吹至凌虚台。

莲花庵前白鹿卧,芙蓉万朵姗姗来。

云来我与僧相失,心知我向西峰立。

云行山住我依然,回头但见僧衣湿。

人间见云不见天,山头弄云如白绵。

有心携得云归去,把与山事作被眠。

形式: 古风

舟过山塘闻笛

红穗疏灯水上楼,笛声纤远指痕留。

定知吹笛人双髻,可惜湘帘不上钩。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花生日诗魏塘道中作

啼莺如梦送归艎,日子平分夜未央。

愿取鸳鸯湖里水,酿成春酒寄花尝。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