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西叔兄日食地震诗

正月太阳食,六月阴萋萋。

利沔阶成间,桑土为涂泥。

破山覆桥阁,灌城坏河堤。

蜀地五六震,积潦伤农畦。

梓州暑尤异,我兴看朝隮。

出逢七十翁,履敝衣无绨。

前行为余言,老夫齿含齯。

阅事亦已多,近闻何乖睽。

去年大官括隐户,父詈子诅妻悲啼。

大官深居那得闻,小吏鼻息干云蜺。

今年得少休,北风苦凄凄。

番军袭江淮,将士惊噬脐。

四方靡所寄,容身仅坤倪。

灾异又如此,宁保梁益西。

太守闻此言,惕如履征鼙。

又见广文诗,口呿心沈迷。

力能得为仅千里,滔滔四海皆馀黎。

形式: 古风 押[齐]韵

翻译

正月太阳被遮蔽,六月阴霾笼罩。
洪水冲毁台阶,泥土混杂桑叶成为道路。
山石破裂,桥梁楼阁倒塌,河水冲毁河堤。
蜀地连续发生五次地震,积水损害农田。
梓州炎热异常,我兴起观看朝霞。
出门遇见七旬老翁,衣物破旧无丝绵。
他前行时告诉我,牙齿脱落只剩龈。
经历世事众多,最近听说的却离奇。
去年官府查抄隐户,父子互斥,妻子悲泣。
高官深居怎能知,小吏鼾声直冲云霄。
今年稍有安宁,北风吹来刺骨凄凉。
番军袭击江淮,将士们惊恐万分。
天下无处可安身,仅能勉强在世间求存。
灾祸频发如此,哪里还能保全梁益之地。
太守听到这些,心中如履薄冰战鼓擂。
再读广文的诗,内心震撼,思绪迷茫。
他的力量虽仅限千里,但四海苍生皆受其庇护。

注释

食:遮蔽。
萋萋:阴霾笼罩。
沔阶:台阶被水淹没。
涂泥:泥土混合桑叶成为道路。
破山:山石破裂。
噬脐:后悔莫及。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魏了翁所作的《次韵西叔兄日食地震诗》,通过描绘正月太阳食和六月阴雨连绵的自然现象,以及随后发生的地震灾害,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诗人以“利沔阶成间,桑土为涂泥”形象地描述了地震带来的破坏,破山倒屋,桥梁受损,河流决堤,蜀地连续发生五、六次地震,农田被积水淹没。

诗人关注民生疾苦,梓州暑热异常,他目睹一位衣衫破旧的七旬老翁,生活艰辛,牙齿脱落,经验丰富但对社会的乖谬感到无奈。去年官府强行征敛,百姓怨声载道,官吏贪暴,今年稍有喘息,但北风凄厉,外敌侵袭,四方动荡,人们无处安身。诗人忧虑自然灾害频发,连同政治腐败,使得梁益地区也难以安宁。

太守听到这些,深感忧虑,如同面临战鼓的催促。广文诗人的作品也反映出同样的忧虑,感叹即使有能力也只能救赎千里之地,而四海苍生仍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整首诗寓言深刻,反映了诗人对时局的深切忧虑和对百姓苦难的同情。

收录诗词(1076)

魏了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 字:华父
  • 号:鹤山
  • 籍贯:邛州蒲江(今属四川)
  • 生卒年:1178年—1237年

相关古诗词

次韵庐陵刘时见怀

夬终伏剥果,畜极逢天衢。

否泰反其类,艮止与动俱。

此道固晓然,人情不同趋。

两目自安障,狂童为子都。

羁金络明月,骐骥旆疲驽。

静观若有得,知非降才殊。

但伤此道违,独行尝寡徒。

解后知我者,聊足以自娱。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次韵李参政见遗生日(其一)

六月不知暑,湖风涨晚林。

凭阑追旧梦,驰驿寄新吟。

出入三朝意,卷舒千古心。

感余不暇懒,窗影午蟾侵。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次韵李参政龙鹤山庐(其三)

莫使儿辈觉,从渠青紫纷。

马前金罢亚,鸟外玉奫沦。

形式: 五言绝句

次韵李参政秋怀十绝(其九)

止处流行息处生,春作夏长秋敷荣。

其间毫发皆帝力,民日用之无能名。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