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鸿雁新从北地来,闻声一半却飞回。
金河戍客肠应断,更在秋风百尺台。
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李益的《夜上西城听梁州曲二首》其二。诗中描绘了一种边塞战争带来的荒凉与悲壮,通过鸿雁的行为隐喻着战乱之中的离合悲欢。
"鸿雁新从北地来,闻声一半却飞回。"
这里的“鸿雁”指的是大雁,是古代边塞诗中常见的意象,通常用以比喻远行的人或军队。它们从遥远的北方归来,但当听到战争的声音后,又仓促地飞回去了。这不仅表现了自然界对战乱的厌恶,也反映出人心的惶恐与逃离。
"金河戍客肠应断,更在秋风百尺台。"
“金河戍”指的是边塞的军营,而“客肠应断”则形容远行的人内心的孤独和哀伤,如同肠子被扭断一般。“更在秋风百尺台”进一步渲染了边关的萧瑟与荒凉,秋风吹过高台,更增添了一份凄清。
整体而言,这两句诗以鲜明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对战争的无奈与哀叹,以及对故土的深情。
不详
唐代诗人,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微月东南上戍楼,琵琶起舞锦缠头。
更闻横笛关山远,白草胡沙西塞秋。
黄扉晚下禁垣钟,归坐南闱山万重。
独有月中高兴尽,雪峰明处见寒松。
蜀道山川心易惊,缘窗残梦晓闻莺。
分明似写文君恨,万怨千愁弦上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