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灵仙裴太博

一官留隐太常中,生事萧然信所穷。

有力尚期当世用,无求今见古人风。

邅回旧学皆残藁,邂逅相看各老翁。

他日卜居何处好,溪山还欲与君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我在太常寺任职,生活简朴,确实陷入困境。
虽然有能力,但仍期待能在当下发挥作用,不求像古人那样清高。
过去的学问只剩残破的书籍,偶然相遇都是些老者。
将来找个好地方定居,希望能和你共享溪山之美。

注释

一官:一个官职。
留隐:留任隐居。
太常中:太常寺(古代官署)。
萧然:清贫的样子。
信所穷:确实困苦。
有力:有能力。
尚:还。
当世用:在当代发挥作用。
古人风:古人的高尚风格。
邅回:曲折,指学问经历曲折。
残藁:残破的书籍。
邂逅:偶然。
老翁:老人。
卜居:选择居住地。
何处好:哪里最好。
溪山:溪流和山川。
君:你。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名为《送灵仙裴太博》。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

“一官留隐太常中,生事萧然信所穷。”这里描绘的是作者对朋友裴太博即将辞去官职、归隐田园生活的理解和期许。太常中可能是指某个官职的名称,而“生事萧然”则表现出一种淡泊名利,对待世事持有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

“有力尚期当世用,无求今见古人风。”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裴太博归隐后的期待。即便他拥有能力去影响现世,但却无意追随古人的轨迹,寻求名声和功业。

“邅回旧学皆残藁,邂逅相看各老翁。”这里的“旧学”可能指的是过去的学问或知识,而“残藁”则象征着这些知识已经过时、不再重要。诗人通过这种描写,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无奈和失望,同时也隐含着对朋友共同经历岁月流逝的感慨。

“他日卜居何处好,溪山还欲与君同。”最后两句则是作者对于裴太博未来的祝愿。希望他的归隐之地能够找到心灵的宁静,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自己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

这首诗通过对朋友归隐生活的描述,展现了王安石本人的思想感情,以及他对于个人理想、精神追求与现实社会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送纯甫如江南

青溪看汝始蹁跹,兄弟追随各少年。

壮尔有行今纳妇,老吾无用亦求田。

初来淮北心常折,却望江南眼更穿。

此去还知苦相忆,归时快马亦须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送苏屯田广西转运

置将从来欲善师,百城蹉跌起毫釐。

驱除久费兵符出,按抚纷烦使节移。

恩泽易行穷苦后,功名常见急难时。

孺文此日风流在,直笔他年岂愧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送陈舜俞制科东归

诸贤发策未央宫,独得菑川一老翁。

曲学暮年终汉相,高谈平日漫周公。

君今壮岁收科第,我欲它时看事功。

闻说慨然真有意,赠行聊似古人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送叔康侍御

诏取名郎入宪台,此时方急济时才。

圣聪应已虚心待,奸党宁无侧目猜。

白笔岂知权可畏,皂囊还请上亲开。

伫闻谠论能医国,飞报频随驿骑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