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有田翻得免催科,纳赋人无半亩禾。
凫雁秋粮自狼籍,南山乌堕北山罗。
这首诗描绘了农民在土地上的辛劳与困境,以及自然界的无情。首句“有田翻得免催科”表达了农民拥有土地可以避免官府催收赋税的喜悦,但紧接着“纳赋人无半亩禾”揭示了即便如此,农民仍然难以负担赋税的沉重压力。后两句“凫雁秋粮自狼籍,南山乌堕北山罗”通过自然界的现象隐喻,凫雁和乌鸦在秋天粮食散落,而它们却无法逃脱猎人的捕杀,形象地展现了农民在社会中的脆弱地位,即使在丰收之时也难逃被剥夺的命运。整首诗以生动的自然景象为背景,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与不公。
不详
苞川。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中举,后以大挑任宁德、台湾教谕。所到之处,努力收集掌故。在宁德,著《鹤场漫录》2卷;在台湾4年中,著《海音》2卷,对台湾的风土人情及官吏施政利弊,皆有论述。咸丰二年(1852年),卒于府署
负郭曾无一顷田,儿孙犹纳赋租钱。
飞来何计还飞去,李代桃僵不记年。
通泉谁把堰渠开,旱魃如焚总可哀。
百面麻旗千面鼓,五街簇簇戴青来。
居然不绩市婆娑,华丽犹将竞绮罗。
大甲溪头机轧轧,至今妇苦有人歌。
真教澎女作台牛,百里饥驱不自由。
三十六村归未得,望乡齐上赤嵌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