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诗人刘常的《题竹》诗,以竹为载体,描绘了一幅烟雨蒙蒙、绿意盎然的竹林景象,同时融入了历史与传说的元素,营造出一种深邃而略带哀愁的意境。
首句“满林烟雨绿参差”,以“满林”展现竹林的广袤,以“烟雨”渲染出朦胧的氛围,而“绿参差”则细腻地描绘了竹叶在烟雨中或明或暗、错落有致的色彩和形态,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而又略显迷茫的画面。
次句“回首苍梧辇路迷”,通过“回首”这一动作,将读者的思绪引向远方,想象着从竹林深处望向苍梧山,那条曾经车马喧嚣的古道如今却显得模糊不清,仿佛历史的痕迹在烟雨中逐渐淡去,给人以时空交错、物是人非之感。
后两句“凤鸟不来人已去,湘江空有鹧鸪啼”,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历史与现实交织的感慨。传说中的凤凰不再降临,象征着往昔的辉煌不再重现;湘江边的鹧鸪独自啼鸣,似乎在诉说着无人倾听的故事。这两句不仅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暗含了对世事变迁、人事消逝的无奈与哀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丰富的象征手法,构建了一个既具自然美又富含人文情感的世界,让读者在欣赏竹林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深沉的历史感和对生命流逝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