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树蕙》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彭孙贻所作。诗中描绘了种植兰花和蕙草的情景,并通过这些植物的生长与特性,寄托了诗人对高洁品质的追求以及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诗的开篇“滋兰复树蕙,采采将安之”,以“滋兰”和“树蕙”起笔,象征着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培育和追求。接着,“遇客讯何来,言从南山垂”,描述了遇到客人询问来源的情景,暗喻了诗人在山林中寻找心灵的归宿。
“朝曦耀岩户,惠质纷葳蕤”两句,通过晨光的照耀和蕙草的繁茂,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和谐。接下来,“隐彼无人境,珍重丘壑姿”则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渴望。
“凡卉沐春阳,雨露咸所私”描绘了万物在春日阳光和雨露滋润下的生长状态,而“荣光谅有以,霜雪将见疑”则暗示了自然界中的变化无常,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嗟此蕙与荃,含气寂无为”表达了对蕙草和荃草的感慨,它们虽有独特的气质,却在无人欣赏的情况下默默生长。“徘徊待炎德,讵忧见节迟”则是诗人期待着理想社会的到来,相信时间会证明一切。
最后,“伊余慕孤抱,㰖□□薋葹”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坚持,即使身处困境,也坚守自我。“错以丹厓土,绮石间瑰奇”描绘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独特。“芬芳为君发,信美今在兹”则表达了诗人愿意为理想付出,坚信美好的事物终将显现。“不遇彼之子,空谷徒逶迤”则是对未能遇到知音的遗憾,但依然坚信美好终将到来。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对个人情感和理想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充满了深邃的哲思和浪漫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