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将军歌

冯将军,英名天下闻。

将军少小能杀贼,一出旌旗云变色。

江南十载战功高,黄袿色映色翎飘。

中原荡清更无事,每日摩挲腰下刀。

何物岛夷横割地,更索黄金要岁币。

北门管钥赖将军,虎节重臣亲拜疏。

将军剑光方出匣,将军谤书忽盈箧。

将军卤莽不好谋,小敌虽勇大敌怯。

将军气涌高于山,看我长驱出玉关。

平生蓄养敢死士,不轩楼兰今不还。

手执蛇矛长丈八,谈笑欲吸匈奴血。

左右横排断后刀,有进无退退则杀。

奋梃大呼从如云,同拚一死随将军。

将军报国期死君,我辈忍扳将军恩。

将军威严若天神,将军有令敢不遵,负将军者诛及身。

将军一叱人马惊,从而往者五千人。

五千人马排墙进,绵绵延延相击应。

轰雷巨炮欲发声,既戟交胸刀在颈。

敌军披靡鼓声死,万头窜窜纷如蚁。

十荡十决无当前,一日横驰三百里。

吁嗟乎,马江一败军心慑,龙州拓地贼氛压。

闪闪龙旗天上翻,道咸以来无此捷。

得如将军十数人,制梃能挞虎狼秦。

能兴灭国柔强邻,呜呼安得如将军!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冯将军歌》是清代诗人黄遵宪所作,以豪迈激昂的笔触,描绘了一位英勇非凡的将军形象。诗中不仅赞扬了冯将军的赫赫战功和英勇精神,也揭示了战争的残酷与牺牲。

开篇即以“英名天下闻”点明冯将军的威名远播,接着描述其少年时便已展现出卓越的战斗才能,一出场便让周围气氛为之改变。随后,诗人通过“江南十载战功高”、“中原荡清更无事”等句,展现了冯将军在不同战场上的辉煌战绩,以及他为国家带来的和平与安宁。

然而,随着“何物岛夷横割地,更索黄金要岁币”的描述,诗人的笔锋转向了对侵略者的谴责,强调冯将军作为北方边防重臣的重要作用。接下来,“将军剑光方出匣,将军谤书忽盈箧”两句,既表现了冯将军的英勇无畏,也暗示了他面临的舆论压力与挑战。

“将军卤莽不好谋,小敌虽勇大敌怯”一句,虽然对冯将军的决策略带批评,但更多的是对他的勇气和决心的肯定。随后,诗人通过“手执蛇矛长丈八,谈笑欲吸匈奴血”等生动描绘,展现了冯将军的勇猛与自信,以及他对敌人毫不畏惧的态度。

“左右横排断后刀,有进无退退则杀”、“奋梃大呼从如云,同拚一死随将军”等句子,进一步刻画了冯将军麾下士兵的忠诚与勇敢,以及他们共同面对生死的决心。最后,“将军报国期死君,我辈忍扳将军恩”表达了对冯将军忠诚报国精神的崇敬,同时也流露出对战争残酷性的反思。

整首诗以冯将军为中心,通过丰富的细节和强烈的对比,展现了战争中的英雄主义与牺牲精神,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黄遵宪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沉的情感,将历史人物与时代背景紧密相连,使得这首《冯将军歌》不仅是一首赞美诗,更是对历史、对人性深刻思考的体现。

收录诗词(845)

黄遵宪(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别号人境庐主人,广东省梅州人,光绪二年举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有《人镜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 字:公度
  • 籍贯:汉族客家
  • 生卒年: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九姓渔船曲

白石青溪波作镜,翩翩自照惊鸿影。

本来此事不干卿,偏扰波澜生古井。

使君五马从天来,八闽张罗纲贤才。

何图满载珊瑚后,还有西施纲载回。

西施一舸轻波软,原是官船当娃馆。

玉女青矑隔版窥,径就郎怀歌婉转。

婉转偎郎倚郎坐,不道鲁男真不可。

此时忍后未能禁,此夕消魂便真个。

门前乌桕天将曙,搴帷重对双星诉。

君看银潢一道斜,小星竟向鹊桥渡。

鹊桥一渡太匆匆,割臂盟寒忍负侬。

不愿邮亭才一夕,宁将歌曲换三公。

纷纷礼法言如雨,风语华言相诖误。

欲乞春阴巧护花,缘章宁向东皇诉。

略言臣到庚宗宿,大堤花艳惊人目。

为求簉室梦泉丘,敢挈阿娇贮金屋。

弹章自劾满朝惊,竟以风流微罪行。

如何铁石心肠者,偏对梨涡忽有情?

雅娘传语鸩媒妒,侬家世世横塘住。

相当应嫁弄潮儿,不然便逐浮梁贾。

张罗得为虽有缘,将珠抵鹊宁非误?

祸水真成薄命人,微瑕究惜《闲情赋》。

刚说高飞变凤凰,无端打散惊鸳鸯。

金钗敲断都由我,团扇遮羞怕见郎。

永丰坊柳丝丝缘,抛却一官剩双宿。

莫将破甑屡回头,且唱同舟定情曲。

形式: 古风

感怀

下阻黄垆上九天,白云望断眼空悬。

濛濛零雨又寒食,浩浩长流总逝川。

万里游惟图一饱,三年泪忍到重泉。

此身俯仰都惭愧,鞅掌犹言我独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八月十五夜太平洋舟中望月作歌

茫茫东海波连天,天边大月光团圆。

送人夜夜照船尾,今夕倍放清光妍。

一舟而外无寸地,上者青天下黑水。

登程见月四回明,归舟已历三千里。

大千世界共此月,世人不共中秋节。

泰西纪历二千年,祇作寻常数圆缺。

舟师捧盘登舵楼,船与天汉同西流。

虬髯高歌碧眼醉,异方乐祇增人愁。

此外同舟下床客,梦中暂免供人役。

沈沈千蚁趋黑甜,交臂横肱睡狼藉。

鱼龙悄悄夜三更,波平如镜风无声。

一轮悬空一轮转,徘徊独作巡檐行。

我随船去月随身,月不离我情倍亲。

汪洋东海不知几万里,今夕之夕惟我与尔对影成三人。

举头西指云深处,下有人家亿万户。

几家儿女怨别离,几处楼台作歌舞?

悲欢离合虽不同,四亿万众同秋中。

岂知赤县神州地,美洲以西日本东,独有一客欹孤篷。

此客出门今十载,月光渐照鬓毛改。

观日曾到三神山,乘风意渡大瀛海。

举头祇见故乡月,月不同时地各别。

即今吾家隔海遥相望,彼乍东升此西没。

嗟我身世犹转蓬,纵游所至如凿空。

禹迹不到夏时变,我游所历殊未穷。

九州脚底大球背,天胡置我于此中?

异时汗漫安所抵,搔头我欲问苍穹。

倚栏不寐心憧憧,月影渐变朝霞红,朦胧晓日生于东。

形式: 古风

归过日本志感

旧游重到一凄然,电制光阴又四年。

老辈渐闻歌《薤露》,沧波真易变桑田。

出关符传行人玺,横海旌旗下濑船。

今日荷戈边塞去,可堪雪窖复冰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