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兰若试茶歌

山僧后檐茶数丛,春来映竹抽新茸。

宛然为客振衣起,自傍芳丛摘鹰觜。

斯须炒成满室香,便酌砌下金沙水。

骤雨松声入鼎来,白云满碗花徘徊。

悠扬喷鼻宿酲散,清峭彻骨烦襟开。

阳崖阴岭各殊气,未若竹下莓苔地。

炎帝虽尝未解煎,桐君有箓那知味。

新芽连拳半未舒,自摘至煎俄顷馀。

木兰沾露香微似,瑶草临波色不如。

僧言灵味宜幽寂,采采翘英为嘉客。

不辞缄封寄郡斋,砖井铜炉损标格。

何况蒙山顾渚春,白泥赤印走风尘。

欲知花乳清泠味,须是眠云跂石人。

形式: 古风

翻译

山上的僧人在后檐种了几丛茶树,春天时新芽在竹林中冒出。
仿佛为了迎接客人,他起身整理衣裳,亲自从芳香的丛中摘取茶叶。
很快,炒好的茶叶满室飘香,他便倒上井水烹煮。
雨后的松涛声融入锅中,茶汤上浮着如白云般的茶花。
香气悠长,让人酒醒神清,烦恼的心情也豁然开朗。
向阳山坡和背阴谷地的茶气各异,但都不及竹荫下的莓苔之地。
即使炎帝尝过,也不一定懂得这茶的煎煮;桐君虽有秘籍,又怎能领略此味。
新芽紧握如拳头,还未完全舒展,从采摘到煎煮,过程迅速。
木兰花沾露虽香,瑶草临波的颜色却比不上这茶的色泽。
僧人说这茶的灵气适合在静谧中品味,他采摘嫩叶,款待佳客。
他不吝啬,将茶密封后寄往郡斋,但砖井铜炉的品质无法与之相比。
更何况是蒙山顾渚的春茶,带着泥土和风尘的气息。
想要真正体验花乳般的清凉滋味,必须是隐居山林、倚石而眠的人。

注释

山僧:指山上修行的僧人。
新茸:新生的嫩芽。
宛然:仿佛。
振衣:整理衣裳。
金沙水:清澈的井水。
鼎:煮茶的器物。
花徘徊:形容茶花在水面漂浮。
宿酲:宿醉。
清峭:清爽。
烦襟:烦恼的心情。
殊气:不同的气息。
莓苔:青苔。
炎帝:传说中的农业始祖。
桐君:古代医仙。
木兰:植物名,此处指茶。
瑶草:美玉般的草。
灵味:神奇的味道。
幽寂:宁静的环境。
翘英:采摘嫩叶。
嘉客:尊贵的客人。
砖井铜炉:指普通煮茶器具。
标格:品质。
蒙山顾渚:著名的产茶地。
白泥赤印:茶的自然色泽。
花乳:形容茶汤如花蜜般。
眠云跂石人:隐士。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的茶道生活,充满了对自然和茶的深厚情感。从“山僧后檐茶数丛”开始,读者就被带入一个宁静的山中世界,茶树丛生在竹林之下,春风拂过,新芽初现。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如“宛然为客振衣起,自傍芳丛摘鹰觜”、“斯须炒成满室香”,展现了僧人精心采茶和烹煮茶叶的场景。

接下来的“骤雨松声入鼎来,白云满碗花徘徊”描绘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春雨,为茶增添了一份清新。诗中多次强调的是茶的香气和味道,如“悠扬喷鼻宿酲散,清峭彻骨烦襟开”,表达了饮茶后心旷神怡、精神为之一振的感觉。

在“阳崖阴岭各殊气,未若竹下莓苔地”一句中,诗人通过对比强调了山中的自然景观和茶香之间的独特融合。随后的“炎帝虽尝未解煎,桐君有箓那知味”则是借古代神话来表达对茶道的尊崇。

“新芽连拳半未舒,自摘至煎俄顷馀”继续描绘了采茶和烹茶的过程,而“木兰沾露香微似,瑶草临波色不如”则是通过对比来赞美茶香的独特。

最后,“僧言灵味宜幽寂,采采翘英为嘉客”表达了诗人对于品茶时环境和心境的追求,而“不辞缄封寄郡斋,砖井铜炉损标格”则是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以及希望分享这份清幽之味的心情。

全诗通过对山中生活、茶香和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精神境界。

收录诗词(810)

刘禹锡(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字:梦得
  • 籍贯: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
  • 生卒年:772-842

相关古诗词

观云篇

兴云感阴气,疾足如见机。

晴来意态行,有若功成归。

葱茏含晚景,洁白凝秋晖。

夜深度银汉,漠漠仙人衣。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观柘枝舞二首(其一)

胡服何葳蕤,仙仙登绮墀。

神飙猎红蕖,龙烛映金枝。

垂带覆纤腰,安钿当妩眉。

翘袖中繁鼓,倾眸溯华榱。

燕秦有旧曲,淮南多冶词。

欲见倾城处,君看赴节时。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观柘枝舞二首(其二)

山鸡临清镜,石燕赴遥津。

何如上客会,长袖入华裀。

体轻似无骨,观者皆耸神。

曲尽回身处,层波犹注人。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观棋歌送儇师西游

长沙男子东林师,闲读艺经工弈棋。

有时凝思如入定,暗覆一局谁能知。

今年访予来小桂,方袍袖中贮新势。

山人无事秋日长,白昼懵懵眠匡床。

因君临局看斗智,不觉迟景沈西墙。

自从仙人遇樵子,直到开元王长史。

前身后身付馀习,百变千化无穷已。

初疑磊落曙天星,次见搏击三秋兵。

雁行布陈众未晓,虎穴得子人皆惊。

行尽三湘不逢敌,终日饶人损机格。

自言台阁有知音,悠然远起西游心。

商山夏木阴寂寂,好处徘徊驻飞锡。

忽思争道画平沙,独笑无言心有适。

蔼蔼京城在九天,贵游豪士足华筵。

此时一行出人意,赌取声名不要钱。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