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天开图画

四时风物现安排,醉上高楼眼豁开。

云散远山元不断,池成明月自然来。

夕阳妆点丹青树,烟雨和匀水墨梅。

此是天工无尽巧,何曾染惹俗尘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四季的景色都已安排妥当,我在酒后登上高楼,视野开阔。
云雾散去,远处的山峦依然连绵不断,清澈的池塘映照着明亮的月亮自然呈现。
夕阳为树木披上红装,烟雨中梅花与水墨画融为一体。
这是大自然无穷的巧妙创作,从未沾染过世俗的尘埃。

注释

四时:四季。
风物:景色。
现:已经。
安排:布置。
醉:喝醉。
高楼:高大的楼阁。
豁开:开阔。
云散:云雾消散。
远山:远处的山。
元不断:始终不断。
池成:池塘形成。
明月:明亮的月亮。
自然来:自然出现。
夕阳:傍晚的太阳。
妆点:装饰。
丹青树:被夕阳染红的树木。
烟雨:蒙蒙细雨。
水墨梅:用水墨画的梅花。
天工:大自然的工艺。
无尽巧:无穷的巧妙。
染惹:沾染。
俗尘埃:世俗的尘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通过对四季风物的细腻描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切感悟和艺术处理。

“四时风物现安排”一句直接点出了整个画面的主题,展示了四季更迭中万物更新的生机与活力。紧接着,“醉上高楼眼豁开”则透露了诗人在高楼之上,对着这如画般美丽景色而心旷神怡,仿佛进入了一种忘我的境界。

“云散远山元不断”写出了山峦起伏,云雾缭绕的自然景观,而“池成明月自然来”则描绘了水面上映照着皎洁的明月,这些都是通过诗人细腻笔触展现出来的。

“夕阳妆点丹青树”和“烟雨和匀水墨梅”两句,分别捕捉了夕阳余晖下的树木和烟雨朦胧中的花卉,色彩丰富而又不失淡雅,展示了诗人对光影变化的精妙把握。

最后,“此是天工无尽巧,何曾染惹俗尘埃”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自然景象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反映出诗人超脱世俗纷扰,追求高洁境界的情怀。这两句也是全诗思想情感的升华。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致描绘,不仅展现了诗人的艺术才华,更透露出他对于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的深刻理解和个人情感的抒发。

收录诗词(1200)

白玉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 字:如晦
  • 号:琼琯
  • 籍贯:南宋时
  • 生卒年:1134~1229

相关古诗词

题天宁寺海月亭

昼潮夜汐大江东,江上东南宝刹雄。

饭了从容陪海月,禅馀宴寂享松风。

主宾无间诸尘净,心目相忘万象空。

橙熟手香吟笔滑,馀情渺在夕阳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题平江府灵岩寺

万松挟岭壮招提,上有琴台与墨池。

佛殿尚存今智积,娃宫曾馆古西施。

太湖远水如奁镜,木渎平田似局棋。

策杖访回无际塔,日晡聊看草书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题玉隆宫壁

旌阳归去太康年,石灶灰寒古洞前。

笑斩白龙横蓼岸,醉骑黄鹤步云天。

金丹玉屑不复得,铁臼石函犹宛然。

四十二口家何在,猿啸西山柏树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题华严寺

匹马追风访地灵,山衔夕照鸟飞惊。

裴休虽是参黄檗,韩愈何曾嗣哲兄。

竖拂拈槌吾不会,篇诗斗酒过平生。

侬家自有修行处,夜夜丹炉炼月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