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其三)自和

佳月四时有,举世重中秋。

金明水秀竞爽,亘古景难酬。

爝火繁星退敛,桂海冰天洞照,清影遍神州。

万象自妍丑,一鉴碧虚浮。昔苏张,夸玉界,赋琼楼。

素娥阅人多矣,不怕雪添头。

只恐参横斗转,还又酒阑歌散,醉态醒堪羞。

安得真仙术,兔魄驻西流。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曾伯的作品,名为《水调歌头·其三》。从鉴赏角度来看,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中秋佳境图。

“佳月四时有,举世重中秋。”开篇即点明了对中秋月亮的特别重视,它不仅是四季中的美好景象,而且在众多节日中占有一席之地。

接下来的两句,“金明水秀竞爽,亘古景难酬。”通过“金明”和“水秀”来形容夜晚的月光和清澈的水面,表现了自然界中秋夜的清新与美丽,而“亘古景难酬”则表达了这种景象自古以来就无人能完全描绘其美。

诗中的“爝火繁星退敛,桂海冰天洞照,清影遍神州。”通过对夜晚星辰的描述,以及中秋月亮如同“桂海”般纯净和“冰天”般清冷,以及它所投射下的“清影”遍布整个神州(即中国),进一步强化了自然之美的意象。

以下两句,“万象自妍丑,一鉴碧虚浮。”则是诗人对景致的感受,万物在月光下各展其美,而诗人只需一眼就能领略到这份澄净和美好。

“昔苏张,夸玉界,赋琼楼。”此处提及古代诗人苏子瞻(即苏轼)及其诗歌中对月亮的赞美,以及“玉界”、“琼楼”的仙境之美,这些都是对月亮之美的无限赞扬。

“素娥阅人多矣,不怕雪添头。”这里,诗人以自信的口吻表达了即使岁月流转(如同落雪一般),也不会损害他内心的纯洁与坚韧。

最后两句,“只恐参横斗转,还又酒阑歌散,醉态醒堪羞。”则是诗人对夜晚饮酒赏月之乐,担忧星辰移动(时间流逝),以及在酒意中散发的歌声,及清醒后可能产生的尴尬。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赏,以及希望长保青春与艺术境界的愿望。

收录诗词(788)

李曾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 字:长孺
  • 号:可斋
  • 籍贯:要亦戛戛异
  • 生卒年:1198年-1268年

相关古诗词

兰陵王.甲寅初度和次贾韵

问梁益。天设金城铁壁。

西风外,依约雁来,还报关山旧秋色。三秦听汉檄。

远恨绵绵脉脉。

频年事,虚掷桑阴,袆允诸人竟何策。彤弓误殊锡。

怅活国难医,救世须佛。平生本藉毛锥力。

对弧矢初度,满头白发,何堪兵卫叠画戟。

咄青史陈迹。酒石。羡王绩。任击缶呼天,此乐何极。

奚须太息惊前席。望天阍休待,梦如陶翼。

柳边春后,放定远,出西域。

形式: 词牌: 兰陵王

兰陵王

甚天色。苦问桃红李白。

伊祈氏,沙际才归,依约春回晓烟湿。老寒犹煞忒。

景物。中年惯识。

天应遣,雨洗风梳,柳睡花眠尚无力。名园谩他适。

任黄四栽培,殷七奇特。一年好处须寒食。

待花畔携酒,酒边索句,春馀太半未须急。

记旧隐幽寂。我亦。几时得。归检点苔封,评品梅格。

教看林下休官一。与莺花分界,渔樵争席。

抚松长啸,芳菲事,尽渠惜。

形式: 词牌: 兰陵王

好事近.甲申春益昌作

春在粉墙西,墙里不知春色。

惟有桃花一树,似故园曾识。

晚来携客上南楼,山外又山隔。

准拟清明何处,问东风知得。

形式: 词牌: 好事近

江神子/江城子

白妃卷絮逐风颠。透朱帘。向空漫。

剪出冰花,偏爱腊前看。

能费化工多少力,千万里,尽同天。

歌楼清赏记当年。玉人占。绣衾寒。

老去孤高,世虑肯咨煎。

争似小窗梅影下,聊一笑,付无言。

形式: 词牌: 江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