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放歌

我曾游徐无,绝顶峰上头。登峰更宿峰之楼。

下视众山皆培塿,疑是银涛千里翻清秋。

今复跻天桥,危坐入东海。飘飘心迹真仙宰。

沧波万叠涌艨艟,又疑云烟出没笼崴嵬。

西送月无痕,东瞻日初浴。

除却升沈赤白丸,惟有滉瀁一色连天绿。

仰寥泬,俯幽宫。神不可召,蠡不可穷。

但学谢安石,悠然云海中。

不学郭璞狂,浪说蹄涔同。

我心先为坡仙得,走笔大书示二客。

兹游奇绝冠平生,一言能抵千行墨。

涯涘渺不见,仙药安可期?

放怀且迈洪流外,看作桑田未变时。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奕譞在清朝所作的《航海放歌》,以游历徐无山的体验为背景,展现了诗人豪放不羁的胸怀和对自然景色的深刻感受。首句“我曾游徐无,绝顶峰上头”,描绘了诗人曾经攀登高峰的壮举。接着,“登峰更宿峰之楼”进一步强调了他对山水的亲近与留连。

诗人从高处俯瞰,群山如丘陵般低矮,“下视众山皆培塿,疑是银涛千里翻清秋”,运用比喻,将山峦比作翻腾的银涛,形象生动地描绘出秋天的山水画卷。再登天桥,他感到自己仿佛融入天地之间,“飘飘心迹真仙宰”,表达了超脱尘世的逍遥心境。

航行中,诗人观察到海面波涛汹涌,“沧波万叠涌艨艟”,又联想到云烟缭绕的山峰,“又疑云烟出没笼崴嵬”,展现出大海的壮阔和山川的神秘。诗人还以日月升沉为时间线索,“西送月无痕,东瞻日初浴”,寓言人生的起落。

最后,诗人感慨人生短暂,“除却升沈赤白丸,惟有滉瀁一色连天绿”,表达对永恒宇宙的敬畏。他以谢安石的淡泊自比,拒绝像郭璞那样过度追求,而选择在云海中悠然自得。“我心先为坡仙得,走笔大书示二客”,表明他的心境已与苏轼(坡仙)相通,通过诗歌传达给友人。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既有山水的壮丽景色,又有哲理的深度思考,充分体现了奕譞作为清朝皇室成员的文采和眼界。

收录诗词(12)

奕譞(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读列子(其一)

嗟嗟子列子,居郑四十年。

国君卿大夫,无人知其贤。

子阳不好士,遗粟以人言。

当年有饥色,后世称神仙。

形式: 古风

读列子(其二)

形动而生影,声动而生响。

无动而生有,自然非勉强。

有形必有终,死生互消长。

茫茫天地间,那能常俯仰。

鬼者即是归,当作归家想。

死人为归人,生人行何往。

一人失其家,世必为狂荡。

天下皆失家,曾莫知其枉。

圣人一生死,去来如反掌。

形式: 古风 押[养]韵

读列子(其三)

人生有大化,天地皆密移。

死亡接老耄,少壮代婴儿。

貌色与智态,爪发与肤皮。

随生而随落,非复婴儿时。

其间不可觉,俟至后方知。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关山月

关山月,一年十二度圆缺。

平时不忍看,况是中秋节。

此际穹庐已尽眠,团团独对南来客。

关山月,玉宇绝纤尘。平沙明似水,矮树远疑人。

关山月,万里共清辉。回想闺阁里,应照流黄机。

停梭望明月,泪下沾裳衣。关山月,升自东海湾。

经天涉黄道,如输沈西山。

月轮有升沈,人生有往还。

月下计归期,白露湿衣寒。

几时桂魄满,方在故园看。

形式: 乐府曲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