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声调曲二十四首(其七)

移风广轩历,崇德盛唐年。

成文兴大雅,出豫动钧天。

黄钟六律正,阊阖八风宣。

孤竹调阳管,空桑节雅弦。

舞林鸾更下,歌山凤欲前。

闻音能辨俗,听曲乃思贤。

感物观治乱,心恒防未然。

君子得其道,大平何有焉。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庾信创作的《周五声调曲二十四首》中的第七首。从内容上看,诗人通过歌颂古代圣明君主的德政和音乐文化的繁荣,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秩序的向往。

"移风广轩历,崇德盛唐年" 开篇即以宏伟的气势,描绘了一种风格影响深远、美德弘扬的盛世景象。"成文兴大雅,出豫动钧天" 强调了文学与音乐的高度发展,以及它们对人心灵的深远影响。

接下来的几句:"黄钟六律正,阊阖八风宣。孤竹调阳管,空桑节雅弦" 详细描绘了一种理想中的音乐会,展示了古代乐器的齐鸣和谐和之美,以及这种艺术活动所体现的高尚情操。

"舞林鸾更下,歌山凤欲前" 则是对这一盛况的生动描绘,通过仙境般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闻音能辨俗,听曲乃思贤" 表示了音乐不仅能够感染人心,而且能够引起人们对于善良和智慧的思考。

"感物观治乱,心恒防未然" 这两句诗则转入深邃,表达了诗人通过观察事物变化、反思历史教训,以期望预防未来的动荡。最后"君子得其道,大平何有焉" 是对理想境界的最高追求——在一个和谐与正义并存的世界中,君子能够实现自己的道德理念,而大平之世自然无需忧虑。

整首诗通过对古代音乐文化的赞美和对理想社会秩序的憧憬,展现了诗人对于文学艺术和社会政治的深刻理解,以及他那渴望和平与盛世的心声。

收录诗词(323)

庾信(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小字兰成。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他以聪颖的资质,在梁这个南朝文学的全盛时代积累了很高的文学素养,又来到北方,以其沉痛的生活经历丰富了创作的内容,并多少接受了北方文化的某些因素,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面貌

  • 籍贯:北周时期
  • 生卒年:513—581

相关古诗词

周五声调曲二十五首.徵调曲六首(其十四)

乾坤以含养覆载,日月以贞明照临。

达人以四海为务,明君以百姓为心。

水波澜者源必远,树扶疏者根必深。

云雨取施无不洽,廊庙求才多所任。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周五声调曲二十四首(其十五)

淳风布政常无欲,至道防人能变俗。

求仁义急于水火,用礼让多于菽粟。

屈轶无佞人可指,獬豸无繁刑可触。

王道荡荡用无为,天下四人谁不足。

形式: 古风 押[沃]韵

周五声调曲二十四首(其十六)

圣人千年始一生,黄河千年始一清。

摄提以之而从纪,玉烛于是而文明。

东南可以补地阙,西北可以正天倾。

浮鼋则东海可厉,运锸则南山可平。

众仙就朝于瑶水,群帝受享于明庭。

怀和则韎任并奏,功烈则钟鼎俱铭。

形式: 古风

周五声调曲二十四首(其十七)

三光以记物成形,四时以裁成正位。

雷风大山岳之响,寒暑通阴阳之气。

武功则六合攸同,文教则二仪经纬。

有道则咸浴其德,好生则各繁其类。

白日经天中则移,明月横汉满而亏。

能亏能缺既无为,虽盈虽满则不危。

开信义以为苑囿,立道德以为城池。

周监二代所损益,郁郁乎文其可知。

庖牺之亲临佃渔,神农之躬秉耕稼。

汤则救旱而忧勤,禹则正冠而无暇。

草上之风无不偃,君子之氓知可化。

将欲比德于三皇,未始追踪于五霸。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