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时(其二)

出山愁易入山难,当局何如局外闲。

拂袖恐伤明主意,作书惟许后人看。

竿无巧饵鱼空羡,匣有遗珠雀敢弹。

薪胆未成今日事,终宵频起涕阑干。

形式: 七言律诗

鉴赏

这首诗《感时(其二)》由明代诗人屈士煌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沉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世事的感慨与无奈。

首联“出山愁易入山难,当局何如局外闲”,开篇即以“出山”与“入山”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道路选择的复杂心情。出山意味着离开熟悉的环境,面对未知的挑战,而入山则可能陷入更深的困境。在局中之人往往难以摆脱束缚,而局外人则能保持冷静,享受自由。这种对比揭示了人在不同位置上所面临的不同心境与抉择。

颔联“拂袖恐伤明主意,作书惟许后人看”,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内心的挣扎。诗人担心自己的行为会伤害到明君的决策,因此在行动上有所顾忌,只能通过文字留下自己的思考与见解,留给后人评判。这反映了诗人对权力与责任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历史公正性的追求。

颈联“竿无巧饵鱼空羡,匣有遗珠雀敢弹”,运用比喻手法,将个人的处境比作钓鱼与藏宝。没有巧妙的诱饵,即使鱼儿再羡慕也无法轻易上钩;而匣中的遗珠,即便珍贵,也有可能被不识宝物价值的雀鸟所觊觎。这一联形象地展示了个人在复杂社会中的渺小与脆弱,以及外界因素对个体命运的影响。

尾联“薪胆未成今日事,终宵频起涕阑干”,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对未完成目标的遗憾与对未来的忧虑。薪胆,比喻为实现理想所付出的努力与牺牲。尽管付出了诸多努力,但今日之事未能如愿以偿,夜晚辗转反侧,泪水不禁流淌。这一联体现了诗人对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深深感慨。

整体而言,《感时(其二)》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权力、历史和未来的深刻洞察,以及在复杂社会环境中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

收录诗词(89)

屈士煌(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赠剑

蛟胎静啸匣雷鸣,长日摩挲为不平。

事去寸心难自按,时来千里不留行。

斗边宝色精华敛,枕畔寒泉夜气横。

拟赠尚须逢国士,深藏犹未别荆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避乱水花庵同贲兄赋

南荒兵燹日销魂,咫尺寒山好闭门。

半席烟霞豺虎穴,三时风雨脊鸰原。

林腰草气兼花气,石脚云痕共水痕。

乘兴小舟无不往,村西亭子与东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赠王山人非熊

高士如君绝世尘,埋名休认买名人。

故山丛桂隔烟雾,天际浮云为比邻。

文字有神供寄傲,揶揄无鬼笑清贫。

花间浊酒勤相对,好共匡床过小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登龙门岛

孤心一夜怯闻鸡,挂席初沉绝岛西。

地尽日南同削迹,天环夷徼杂雕题。

穷荒短策追铜马,曲港楼船校水犀。

满目山榛吟兴起,美人何处瘴烟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